《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33,7-2-2,离娄章句上2-2》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辛卯日,二月初八,2017年3月5日星期日。今日惊蛰。淅沥春雨,声声滴漏,寅时即起,学为至圣。
一."欲为君","欲为臣",此欲为志。
第一种解释:想要成为好君主,想要成为好臣子。
第二种解释:作为君主,作为臣子。
第三种解释:志为人君,志为人臣。
这里说的君、臣,就是现在的领导、长辈和属下、晚辈。去掉意识形态的皮,把里面的精神抓出来,不纠结于一字,这些学问就能成为滋养精神的力量;如果纠结于一字,就被字拴住了,不仅无益于滋养身心,而且有害于修身进德。
二.取法乎上。
孟子提出一对问题:第一个问题,怎么做好一名领导、当好一名家长呢?第二个问题,作为手下、子女,如何做人呢?
孟子说,两者,都要取法尧和舜。
这就很严重了。因为这个要求很高。至于吗?
孟子说,至于。并且很肯定。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孟子说,不用舜作为尧的手下时的态度和方法做事,便是对领导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
孟子把标准再进一步、再加强调。这样再行加码,不仅更明确了,而且更严重了。
孟子把尧舜作为中国人的典范,有他的道理。
三.尧的故事。
南老讲解说,《尚书》第一句写的就是帝尧:"曰若稽古帝尧,放勋,钦,明,文,思,安安。"曰若,是据说好像的意思;稽古,是考据的意思。帝尧,他的名字叫做放勋。
历史记载帝尧有五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钦,就是慎重,谨慎,小心,规矩。古时候的诏书,最后一句"钦此",就是表达了这种处理的态度:慎重,谨慎,小心,规规矩矩去做。
第二个特点是明,绝顶聪明,智慧通达。但是,往往聪明人不老实、不安分,越聪明越不安分。帝尧呢,不仅聪明,而且安分,非常安详。
这叫做安安,安安,是帝尧的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是文,代表具备一切知识,天地的大文章。
第五个特点是思,代表高度的智慧。
关于尧的作为和成就,《尚书》总结为十点: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允恭克让,意思是说,态度绝对的恭敬,做人绝对的谦虚。这是当一个大家长的人品。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意思是说,他伟大的声光象太阳一样。四表,表示无边无际;上下,表示无穷无尽。
这个"格"字,《大学》上讲的"格物致知",是正的意思。好像格子一样,用它来量一量,使正的得到肯定;错的呢,得到指正。一格,发现装不进去,或者穿过去了,说明不正。怎么办呢?使过者裁之,使不及者䃼之。凡是"过与不及"的,使它们都归于正。这叫做改正。
克明俊德,克明的意思是归于平实,也是《人物志》上说的,真正的领导人的素质是"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相反,那些特别能干的领导人是领导中的残次品。俊德,是说他为人厚道,处处对人好。
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与各宗各族和平相处,九族都和睦了。
平章百姓,是说他用道德感化,平等地把各族统一起来,使百姓安定下来,也就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全天下的百姓都跟着变好了,风气转变了。
这是尧的故事。
四,舜的故事。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舜在尧的手下做事的时候,"历试诸艰",也就是说,尧对舜是十分严厉的,一下子把他从高位降到低位,一下子又交办他去办艰难的任务。他都经得起考验,勤肯无怨,这就是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祥和和谐把酒言欢的气氛,那是言情小说,不是真实生活,更不是政治和严肃的人生态度。正如司马迁说的那样:"传天下若是之难也。"选对贤能,把天下传下去是这样的难。所以,舜"历试诸艰",期间的臣道不是简单的事。
孟子把尧舜作为标准,并作为惟一答案,足以启示后人深思。立志要高,历练要实,除此之外,还要敢于抛开日常思维,抛开算计的功利思维,然后,方能走进孟子的真理思维的世界。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