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听别人说过一句话,当很多年之后,你遇到一个和你很像的人,你就真的知道当初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
你终会遇到那个和你很像的人
前段时间,总是会失眠,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回顾一遍,大多都是不好的记忆,我曾幼稚过,犯傻过,也曾半途而废过,很多次我都想,多希望后来的很多经历都只是一场梦,梦醒了,我正在大学校园的某间教室里,夏日的阳光满满地灌了进来,岁月静好地一片安然。
然而一切不是梦,你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渐渐发现,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喜欢自以为是。
比如我。
记得刚来上海的时候,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说,你穿得很土。也记得曾被同事说,你怎么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记得很多时候,找到要好的朋友,一遍遍地抱怨,一遍遍地吐槽,好像从来不是自己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新公司的同事不爱打扮,穿得衣服永远像个学生,一下班就走,从来不与同事有过多的交流,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喜欢在闲暇的时间看书。突然,我就在她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曾经的我不就是这样吗?给自己定一堆的计划,从图书馆搬来一本又一本的书,被领导骂了还不知悔改,所有人都在加班,我竟然一下班就跑去健身房,甚至领导打电话都找不到……
但是当我看到这样的她之后,从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怜惜,到最后的尊重。原来我是那样讨厌曾经的自己,而那样的自己一定很孤独,像她一样。可是你凭什么那样说人家?人家非常享受自己的世界,只是那是一个你走不进去的世界。
我无意说这样不好,也并不是想自我批评这样做情商多么地低,我只是忽然感觉到,如果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恭喜你,你成长了。但是,即便如此,也请对别人表达尊重,不需要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诉她,她该如何如何,闭上嘴,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做朋友一定要“门当户对”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朋友这回事。《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叫做“交朋友要不要门当户对”,姜思达的一番发言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他说,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朋友,门当户对表达的是,彼此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仰,两个人才能一起往前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走的太快,他跟不上你的步伐,已经不再适合做你的朋友,那么,请潇洒一点,放他走。
如果还想继续做朋友,那么我希望更好的我的身边是更好的你。
从小到大,我遇到过很多人, 也与很多人成为朋友。但是真正沉淀下来的,永远是那些虽然不常联系,但我找你,你肯定会在的朋友;是那些,你失恋了,陪你喝酒,陪你旅行,然而带着你,去找一个更好的男人的朋友;是那些,愿意包容你的小任性,你虚幻的梦想,甚至愿意陪你做梦的朋友;是那些明明知道你的坚持很傻,仍然选择不拆穿的朋友。
听了一年《蔡康永的情商课》,他让我知道,真正的朋友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懂得倾听,懂得把肩膀给你,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告诉你,我感同身受,我懂你,那个人就是渣男,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话,无论你是对方多么亲密的朋友,很多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不要用自己的主观臆想来judge别人的生活,来评价别人这样做对不对。
如果你愿意给予陪伴和帮助,就请你留下来,如果你感觉你无法忍受这样一个负能量的朋友,那就放他走,从此也放了自己,一别两宽,大家江湖再见。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大家曾经无话不谈,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有了自己的新的圈子,新的朋友,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维持与你的这段友情,那么不打扰,是最对方最大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
永远不要以朋友的名义,以“我是为你好”的理由来judge别人的人生,不要试图用亲情、友情、爱情来绑架任何一个人,如果当有一天,你发现,你们不再适合做朋友,那么,请潇洒地放手。
永远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我们在生活中,肯定都听过这样的话:你就这样了;你就是这样的人……
现在是“人设至上”的时代,很多电影明星、歌手都会努力营造自己的人设,但我总觉得,人生那么有限,与其花时间营造人设,不如认真阅读,认真旅行,认真生活,活出精彩的自己。
前段时间,马思纯因为看张爱玲《第一炉香》的读后感被张迷diss,纷纷送上问候:好好拍戏,没事别写读后感。看过傅踢踢老师写道:马思纯并不孤单,某种程度上,人人都是马思纯。
拼命想营造文艺女青年的人设,或许张爱玲的书根本没看几本;大名鼎鼎的《嘉人》杂志,打油诗混合着古诗,还真觉得自己真的很时尚;甚至一些媒体直接把《第一炉香》写成《第一香炉》……
其实我还想加一句,人人也都曾是指责马思纯的人。
生而为人,活得真实真的很难吗?怎么那么多内心戏?我就非常讨厌各种各样的标签。你喜欢阅读,写作,喜欢逛博物馆,你就是个文艺女青年?你喜欢蒋勋,刘若英,你就不接地气?你喜欢旅行,你就活得理想化,不现实?你不结婚,你就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你就是个怪物?
最近在看犹太人的资料,真的无比感慨,我们真的很该跟犹太人学习。犹太人以读书为荣,以学历高为荣,如果男方娶了一个女博士,这家人恨不得把女博士供起来;人家见面聊天,聊的都是,你会几种语言;他们从小就被培养质疑和辩论思维。
而在人民广场的相亲角,有大妈说,女博士为了找到对象,把自己的学历改低。为什么要为迎合别人而活?
我非常欣赏《三联》在采访犹太著名作家奥兹时,他说的话:
我被某些狂热分子形容为“激进”,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自己其实是激进的。
就像那些说别人装x的人,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装x的人。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横加指责的人,给别人贴标签的人,恰恰说明他们内心的脆弱,试图通过judge别人获得优越感。
当生活把你搞得一团糟
就大声骂回去
今天终于看完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夫人第二季,优雅美丽,口红永远不离开自己的麦瑟尔夫人,终于战胜了恐惧,成功地让家人知道,自己是一名脱口秀演员,甚至得到了自己前夫的赞赏。
记得第一季,与巨婴老公离婚之后,她的生活真是一团糟糕,需要养活两个孩子,住在不被欢迎的父母家,还要重新出来工作,从化妆品柜台,到接线员……
然而她没有寻死觅活,而是醉酒之后,跑到小酒吧,把自己乱七八糟的生活一阵吐槽……而这次吐槽也让她走上了脱口秀之路,更在离婚一年之后,重新邂逅爱情,事业见了起色,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关于更多,推荐大家直接去看。我只是想在这里告诉你,亲爱的每一个你,祝福你在遭受生活任何不如意的时候,都能成为勇敢的麦瑟尔夫人。
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有生活,有社交,我们就非常容易被告知,我们缺乏一些东西,我们缺乏一些能力,以及各种各样的我们的不完美。
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当父亲得知女儿在做脱口秀之后,质问她,你想称为x著名的脱口秀演员吗?麦瑟尔说,不,只想成为我自己。父亲回:你已经是你自己了。麦瑟尔说,不,现在才是。
一个人只有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真正不在乎任何人的评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
曾有人对我说,你的公众号太小众,不会有太多人看的。我没有理会,我仍然继续写,我知道想看的人会来看,就算没有人来看,我愿意写给我自己。
也曾有人对我说,努力活成xxx的样子吧!我也想用蔡康永的话告诉他:别人已经有人做了,我只想好好做自己。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曾说:不经过你的同意,没人可以让你自卑。永远不要忽视你的能量。
电影《公主日记》讲述了一个没有自信,总是被欺负的女孩,如何克服困难,真正成长为公主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公主说的那句话:
我会成长,而你永远都是烂人。
请勇敢地把这句话告诉那些随便judge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