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因为家庭矛盾,和老公打架,头被打肿了,还去了医院,两人暂时分居了,朋友在外面租了房子,自己带着孩子单过,事情没有得到缓解,还在僵持着。
朋友的老公单位效益不错,结婚第一年,回家把工资都交给同事保管。本来很正常,没想到婆婆看不下去了,让儿子自己留着,说媳妇太能花钱。从此以后,老公就自己管着钱,朋友心头上也种下了一棵刺。
朋友一直想买房子,可是婆婆公公百般阻止,到现在和公婆还住在一起,没有自己的房子。朋友就想不明白,他们两个人工资不低,还有住房公积金,买个房子不成问题。买房问题也成了夫妻争吵的话题。
朋友有个小叔子,刚刚结婚,公婆给他买了房和车。其中,朋友老公花了不少钱,钱在他手里,朋友也管不了,为此也没少争吵。今年正月,小叔子一家三口回来了,朋友一家三口,再加上老两口,八口人因为疫情困在家里,平常积攒的矛盾也如新冠病毒一样,爆发了,吵得天翻地覆,并上升到动手打人,最后发展到本文开头那一幕。
有人说一手好牌被朋友打坏了,说句公道话,这岂是朋友一个人的事啊。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一切人际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是不清晰的,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源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作家毕淑敏也说过,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界限感。
“界限感”的意思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其基本原则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无论是朋友,恋人还是亲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都要保留有一定的“界限感”,一旦越了界就会引起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和冲突,爱再深,也需要保留一定的界限。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插手管孩子的事情太多,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小的时候,事事为其包办,孩子跌倒了要扶起来;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要吵到校长那里去;孩子找女朋友要自己同意才行。等到孩子都已经结婚成家,完全成为一个独立个体,需要承担人生的风雨,仍然不懂得放手,小到小夫妻间工资卡由谁管,大到买不买房,能不能单住,都要横加干涉,造成了小夫妻之间根本的隔阂和冲突。
作为子女对待父母不能愚孝,既然成家也要保留小家庭的界限感,不能以爱的名义把一家人捆绑在一起,而忽视了爱人孩子的感受。婆媳自古就难处,有条件买房,可以搬出来分开住,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相互照应,又不在一个屋檐下,能减少很多矛盾。娶妻就要爱她怜她,她有这样的愿望,又有条件做到,为什么不能满足她呢?到最后还动手打她?何况买房还能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不断争吵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至于工资由谁保管,夫妻之间要商量后决定,不是谁挣的钱谁管。一家人心在一处,钱也要放在一起规划,才能发挥最大效用。重大的开支夫妻间应通气商量,婚后的收入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能背着爱人向原生家庭无限地输血,最后导致夫妻间互不信任、感情淡漠,小家庭也岌岌可危。
作为妻子,老公对父母尽赡养义务,要理解和支持。兄弟相帮也无可厚非,如果超过可接受的范围,改成借贷关系也可。夫妻之间还是要多作沟通,保持信任,也要提醒和叮咛老公,为原生家庭作奉献,保持小家庭的界限感,小家好了,大家才能好。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做到相互付出,而不是无限地索取,才会和睦兴旺。
现在二胎生育放开,也提醒我们,对待多子女,作为父母不能出现明显的偏向和有成见,如果一碗水端不平,对其中任意一个子女都是不公平的,也影响到子女的成长和家庭幸福。
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您有不同见解,也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