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卢思浩这个名字是在高中时候一本课外书上。他说了一段话,是关于制度的问题。印象很深,还记得有一次模拟考作文引用了那段话。可笑的是,我现在忘记了那段话,忘记了那次作文,但我还记得卢思浩。
高考前买了他的书《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最近又重新拿起这本书重温一遍。一个说自己妄想用不多的文字照亮这个孤单宇宙的人,一个说自己喜欢先说大话然后去拼命实现它的人。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宇宙超人,还是一个大嘴巴,但是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他是一个真诚的人。读他的书,听他讲的故事,感觉这就是一个和自己一起经历了久远时光的朋友,我们都曾不羁地从青春岁月中走来,对过、错过,成功过、失败过,相遇过、离开过。其实类似的心灵鸡汤的文字看过很多,所有的道理大都相似,但是这本不太一样。特别喜欢每一篇文字背后配的天气阅读指南和背景音乐BGM的推荐,大概就是所谓的下雨天,文字和音乐更配的道理吧。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身在异乡墨尔本的生活经历,感悟以及借自己与朋友的人生故事发表对于生活,对于友情,对于梦想,对于爱的见解与看法。读来发人深省,让人心中不觉暗暗称赞。
关于生活
作者借助23岁女博士生的事例告诉我们:世界太大,别人的路是参考,要在身边熙熙攘攘的声音中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那些所谓闪闪发光的神人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已学会了不抱怨,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做该做的事。承认自己的软弱比故作坚强有用的多。这世上没有什么能一下打垮你,就像没什么能一下拯救你。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活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我们好似一无所有,又好似拥有一切。对我们来说,所谓的未来就只剩下了现在。
“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把自己变成无可取代的样子。”
这样,就够了。
关于友情亲情
作者借助自己小伙伴老陈、包子、D姑娘等人的真实事例告诉我们:虽说在爱情来临时我们会忽略友情,但当爱情的光消散后,你会发现在你身旁支撑的一定是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的越来越少,但留下的一定是朋友,不管你们当初的关系如何。
对于友情,其实你可以不用在乎是否陪伴,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你无法强迫别人和你自己的轨迹合在一起。但是无论时隔多久,只要一通电话,她仍然可以陪你分享开心与失落,仍然可以肆无忌惮的嘲笑你做得那些蠢事,这样的人,你一定要珍惜。
对于亲情,这是这个世界最爱你的两个人。父母,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无论你承不承认,他们在我们心中是永远屹立在那里的存在,他们永远年轻,永远有精力,永远爱着你。许多人都在理想与父母间挣扎,其实你不管选择什么,他们都会支持你,在你独自为了理想奋斗的时候,在你受到挫折感伤的时候,他们都在你的身后,默默的支持你。而无论你选择哪个,要做的,就是比过去更爱他们。
关于梦想
作者用大丹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还有青春的时候,别悔恨青春。有时候你必须硬着头皮朝着你坚持的东西走下去,有些作死拦不住,那就作到死,死透了,也就甘心了。
关于爱
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分离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更强大更好地面对分离。爱是用心,不是敷衍。
在爱情中,不要自卑,因为“如果在一起了,还有这种感觉,那或许你们并不适合真正的在一起。先变成更优秀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无须取悦的人,常怀感激,而你永远不需要对爱人自卑。”
比起长篇地说道理,我们更喜欢倾听故事的本身。我们喜欢听别人讲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感受他们所感受,体会他们所体会,那样我们会觉得我们和他们的距离才不会因为地域的差距而变得遥远。过年春节时候,分散在各地的好友们也都回了家。不过真的印证了那句话:总之,有些人后来真的就再也没有见过。每次能够约出来见面的总是熟悉的那几个人,还是当年高考前的样子没有什么变化,没有被大学的生活磨去了棱角,也没有被大学的课程折磨的失去了光彩。还是抱怨该抱怨的,吐槽该吐槽的,喜欢所喜欢的。所有才没有那种冷到爆的陌生感,没有那种冷场的局促感,好像我们从未远离,好像我们还一直在一起。
所以我觉得珍惜你能够拥有的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不管是人也好,物也罢,都是特别特殊的存在。因为,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你,也再也不会有一个如你一般如春风的人。所以我一直很珍惜每一个造访过我生命的人,不管是带来爆棚的幸福感,还是带了血淋淋的教训;不管是陪我走了一小段路就离开了,还是一直默默地和我并肩同行;不管是永远追随他的背影,还是在未来等我,我都很珍惜,格外地。
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结局,但是对于生活,每一次结束都是新的开始。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