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思维”
多少团队都败在这个问题上。
在职场打拼,每一个团队都希望做出出色的成绩。管理者,调动所有的经验,查阅所有的资料,综合公司和部门过往的情况,满腔热血的做出最好的决策。但发现团队成员在实施过程中却无精打采。
其实这可能问题出在团队思维上!
在引导技术中有一个这样的公式,很好的说明了团队思维真正的意义。
ED=RD*CD。高效决策(Effective Decision, ED)等于正确的决策(Right Decision, RD)乘以对决策承诺的程度(the level of Commitment to the Decision,CD)。
这个公式很好的说明了,即使最好的决策,如果失去对决策的承诺,支持也可能会变得毫无用处,一个团队管理者可以给一个团队100%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团队的员工不认可这个解决方案,那么解决方案的效率可能就会是“零”。
团队像一个人的大脑,它的整体思维应该是统一的,在做一项决策时不存在多数战胜少数或者少数超越多数的情况。而在具体的沟通和决策中,应该尽可能的尊重每个人的意见,以达成团队思维的统一。
谷歌在招聘时有一个很著名的环节,应聘的人必须经过4到5名资深工程师面试,最后大家开会讨论决定是否录用,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应聘者就不能通过,李开复在参与招聘时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有一个人赢得了几乎所有考官的青睐,但还是有一名考官认为,这名年轻人的身上有不符合公司文化的缺点,对于录用他,坚决持反对态度。
为此大家争论了很久,尽管李开复本人也非常欣赏这名年轻人,但他并没有拍板说一定要录用,大家讨论的结果是让这位表态反对的考官再去面试一次这位应聘者专门就他所担心的缺点进行谈话。看看他有没有将缺点改掉的可能性。
5个人同意只有一个人反对,并不意味着多数就能战胜少数,这就是团队思维在沟通中的体现,任何决策都应征求每一个明团队成员的意见和他的最终同意,否则就像公式表达的那样ED=RD*CD,在CD部分产生负值就很难执行。
你可能觉得作为部门的领导者,在做一些决定时,尽管得不到所有人认可,但为了公平起见,某种决策也应强势作出说一不二,不容置疑,显然部门的一把手有这样的权利。
但是如果我们能让部门的所有人都自动的达成一致的思维,全体主动要求贯彻你的决定,岂不更好,这是团队内部沟通中非常重要的第一原则,强势的干扰以达成某种结果并不是最佳选择,统一协调思维,共用一个大脑思考和决定才是最优的结果。因为
真正的团队思维是:高效决策(Effective Decision, ED)等于正确的决策(Right Decision, RD)乘以对决策承诺的程度(the level of Commitment to the Decision,CD)。
欢迎大家互动留言沟通,关注【飞扬的绪】,持续为您职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