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8日电(通讯员 张鑫) 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耕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资源,近年来却出现“林果化”倾向。7月12日-1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团队走进了各地市村庄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并结合专业、扎根乡村,用青年地理人的方式为农田保护、粮食安全助力。
走进居民村委会 感知耕地整体现状
农村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组织,其对村庄土地整体的利用状况有着较为系 统的了解。为了解更加全面的信息,7月14日上午,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夏家庄村村委会,就村子的耕地利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采访与交流。村干部们结合实际,一一介绍了该村土地流转现状、耕地“非粮化”“林果化”问题等基本情况。“这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村民们种的粮食卖不出好价钱,外出务工的人数和放弃种粮食的比较多。”其中一位村干部在采访中如是说到。基于此,实践队成员对该村的耕地利用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走进农户家中 用心倾听心声
农民是农业的核心力量,是农业发展的灵魂。在了解夏家庄村耕地利用的基本情况之后,为了解耕地“非粮化”、“林果化”的更深层原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走进了村庄,进入到农户家中,与农户进行深入交流,根据前期制定的调查问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近况和经济收入状况,结合眼下新冠疫情的影响,深入了解农户所面临的市场难题以及技术困难,并结合专业知识,对农户进行土地政策知识的宣讲,为农户拓展关于土地的知识。
踏进田间地头 亲身感受现状
在对夏家庄村的耕地利用状况以及农户对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实践队成员决定踏入耕地果园一探究竟。首先实践队成员们跟随村民的脚步来到了村中占比较大的果蔬大棚。现在正值圣女果、草莓的丰收季,棚户都非常忙碌。村内大棚大多使用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盖一层或多层保鲜塑料膜,形成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的阻止了内部果蔬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大棚的使用与普及,种植反季果蔬成为可能,并且市场价格及其诱人,如当前的草莓,利润达到粮食的多倍,这也是耕地“林果化”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原因。参观完果树大棚后,村民们带领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露天果园。夏家庄村的果园内多为苹果树,少量樱桃树,种类丰富。但由于近年天气原因,苹果的收成也大不如从前。在这途中,实践队成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多块耕地上不种粮食,也不种果树,而是栽满了杨树。对这一现象,实践队成员向当地村民提出了疑问。村民解释道,“当前种地不景气,赚钱少,村里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去城里务工,但家里的地白白的撂荒还舍不得,就索性种上了这杨树。原来,这杨树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只要栽苗成功,一连几年都不需要管理,可放心外出务工。
在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通过实际行动深入乡村,了解乡村。其中,队员们共收集到不同村民的调查问卷180余份,并且拍摄了走访过程的具体照片和视频。在此次调查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目前耕地“林果化”的主要原因有化肥、农药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由于社会资本的进入导致种粮收益的降低,新冠疫情的影响致使粮食价格降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劳动力减少等等。可见,种粮效益低是导致耕地“林果化”的根本原因。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提高粮食的种植收益。可提高粮食补贴,优化粮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地方粮食品牌,进行粮食的深加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的科技力度……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的成员们也认识到当前耕地“林果化”的现状以及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态势。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地理人,要学以致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保障粮食安全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