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日更千字文挑战群第20天打卡)
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题记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将手就过头顶,张开手指,看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面万顷碧江,坐一叶孤舟,独漂泊在众生苍茫。一人,一书,一舟,足矣。
总有一物,让你欲罢不能;总有一物,让你回味无穷;总有一物,让你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是什么,被称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书。是什么,标志着历史的痕迹?是书。是什么,蕴含着成千上万波澜壮阔的场景?是书。由于小时候生活在蛮荒时代,与书无缘,真正与书接触是在大学时代,面对藏书上万册的图书馆,我如饿狼羸虎,成天泡在其中,不能自拔。但真正开启我文学时代的,引我入门的,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和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尤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课间,在书架上,第一遍读完时,恰在马尔克斯老先生去世后的几天。当时我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仅是这是一本介绍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阴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除此之外,我直接把它当一本玄幻小说来读,毕竟死人会现身,人鬼可以对话,眠症会传染以至于整个村子的人失去记忆,牲畜因为人的发情而多产,雨季可以持续4年多,活人可以生活在阴惨惨的鬼城等一系列的事物,相信在主流诺贝尔奖中是不会出现的。我相信,在充满着浓浓的学术氛围,哲思的大块头经典名著中,绝对是一股清流。
而昆德拉的《不可承受生命之轻》,与它的相遇,则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午后,图书馆内,看到了它。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每次看到这句话我脸上浮现出微笑,我选择这本书,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么,到底该选择什么?重还是轻?”这是此书的阐述是的,意识此书的深思。究竟该选择什么?重还是轻?直到小说结尾,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或许这是个连作家本身也尚未找到答案的人生谜题吧?选择,人生之难事也,在面对生命的轻与重这个问题,就像回答“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一样令人茫然不已吧!
颓废,野性,孤寂,疯狂,哲思,是我对《百年孤独》的感悟。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何塞家族和马孔多村,只留下了一地碎片,一地血肉,一地孤独,等待着蚂蚁来觅食,等待着诗人来吟诵,等待着后人来重复。马尔克斯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生活状态。人生亦如此。君不见,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不可承受生命之轻》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否认我们来过的痕迹,在这里留下足迹,在这里得到“重”,对于人也好,对于世界也好。所以就注定了我们被逐出伊甸园。轻与重,徘徊其间,蓦然回首,怕是被灯火阑珊迷花了眼,又有几人能够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呢?
人到中年,读一卷沉思,追寻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