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对成功想的太多,对自己可以干什么想的太少。
四种坏心态, 人所常有, 圣人绝无
原文
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华杉详解
有四种坏心态, 人人皆所常有, 而孔子是绝对杜绝的: 臆测心、期必心、固执心、自我心。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意”, 是臆测, 主观臆断。这个我们每天在网上都看见, 一件事情发生, 是怎么回事, 大多数人都不需要真相, 只选择符合自己立场和情绪的部分, 就完成断定。大家吵来吵去, 没什么结果, 因为没人真正想把那事情弄清楚, 人人都在不断论证自己的解释, 而绝不接受无论它多么“明明白白”的,但是不符合自己臆断的事实。
这个臆测心, 用在社会事件吐槽上也就罢了。若平时工作生活中, 待人接物,对一个人还不了解, 就臆断认定别人是什么人; 或一件事尚未发生, 你就臆断它是怎么回事;那就事事人人都跑偏了。
“必”, 是期必, 期待着, 认为事情一定会怎样, 如果不符合我的期待,没达到我的预期, 就愤懑不平, 不接受, 要搞出点动静来。
期必心呢, 炒股票最典型了, 买了哪只股票, 就认为它一定会涨, 而且一定会涨到多少。结果没达到预期, 就接受不了。继续下注, 不断下注, 加杠杆, 要捞回来——结果就跳楼了。
有期必心的人, 是不能接受失败的人, 认输的人, 或者更准确地说, 输不起的人。
不认输, 就是输不起。说谁不认输, 他还觉得挺自豪, 挺正能量。其实就是输不起, 百分百是负能量。
还有一种表现呢, 是对别人期望太高, 总觉得别人应该对我好, 应该给我啥, 看见谁都好像他欠我情似的。这样期待越大, 失望越大, 怨望越大, 就觉得人人都对不起我, 这世上真是没好人!
杜绝期必心的要点:
一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我有天大本事, 若天降大任于我, 则我能经世济国, 做出一番大事业。反过来, 若命运没交给我机会, 我完全接受,藏之于身, 浑身本事, 带进棺材, 我也安心自得。
二是接受失败, 认输买单。若别人干什么事没干成, 输掉了, 我们都认为很正常, 为什么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接受呢? 多少灾祸, 都是因为自己不接受、不认输、不买单, 然后不断追加下注, 最后不可收拾。接受, 是最好的心态;认输, 是最大的智慧。
三是对他人零期望。朋友可以帮你, 但你不能指望朋友。我们常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从哪里来呢? 就从零期望来! 因为你对他人零期望,所以他对你做任何一点点好事, 都大于零, 你都能感恩。你若期必, 对他的期望是10, 他只做到了9, 那你也要骂他不够朋友了! 多少朋友反目, 家庭矛盾,都是来源于相互的期望。一方觉得, 你对我太不好了! 另一方觉得, 你还要我怎样! 都是期必, 相互给对方立了一个标准, 相互都没法满意!
“固”, 固执心。这比期必更进了一步。期必是心态上不接受, 固执则落实到行动上, 非要按我的意愿来办! 那地球能不能按我的意愿来转呢? 当然不能。所以固执的人, 别人对他就敬而远之了。
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 所谓无可无不可, 该怎样就怎样, 不固执于己见,也不固执于己所欲, 能把自己交给别人。
“我”, 自我心。老想着自己, 只想着自己。比如我们现在人人都追求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在哪儿呢? 就在于太想成功了, 对“我如何能更成功”想得太多; 对“我对社会到底有什么用”想得太少, 所以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人人都知道“利他就是利己”, 但是只知道个说法, 不能体会其本质的天理。
我们平时做工作, 搞创作, 也是这样, 不是服务于那件事情的最终目的,而是时时在意自己的表现。这也是一种“我”。
和人相处, 不关注别人的感受, 而自己受不得一点点刺激, 也是“我”。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前面三个, “意”“必”“固”,归根结底都是“我”, 这太深刻了。杨时注解说:“非知足以知圣人, 详视而默识之, 不足以记此。”就这一句话, 你的智慧识见要达到能了解体会圣人之心, 一看就懂了, 洞然明白。否则, 会背这句话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