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揭开眼前迷雾,重获清晰视界

白内障在中医属 “圆翳内障” 范畴,其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常密切相关。以下针对肝肾不足证、脾胃气虚证、肝热上扰证、气滞血瘀证四种常见证型,从辨证要点到饮食、理疗、生活方式调理进行详细说明:

1.肝肾不足证

症状:视物模糊,眼前似有黑影遮挡,病情进展缓慢,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可能出现遗精,女子可能有月经量少,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常用中成药:

全鹿大补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滋肾养肝,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视物昏花、眼睛干涩,是白内障肝肾不足证的常用药。

2.脾胃气虚证

症状:视物昏蒙,眼睛易疲劳,眼前可见固定黑影,伴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明目。

常用中成药:

参鹿膏,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可通过改善脾胃功能,间接缓解因脾胃气虚导致的视物模糊。

3.肝热上扰证

症状: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胀痛,或有畏光流泪,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常用中成药:

黄连羊肝丸,龙胆泻肝丸:泻火明目,适用于肝火旺盛所致的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内障目暗。

4.气滞血瘀证

症状:视物模糊,眼前黑影固定不移,病情进展与情绪变化有关,伴胸闷胁胀、善太息,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明目。

常用中成药:

血府逐瘀丸,复方丹参滴丸: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视物模糊,尤其适合有胸部胀闷、情绪不畅者。

其他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a.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多食枸杞、黑芝麻、黑豆、桑葚、核桃等食物。

b.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升阳助运,多食山药、薏苡仁、红枣、莲子、小米等食物。

c.肝热上扰证:清肝泻火、滋阴明目,多食绿豆、苦瓜、菊花、决明子、芹菜等食物。

d.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多食山楂、玫瑰花、黑木耳、生姜、红糖等食物。

e.通用饮食建议:多食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坚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高糖饮食。

2.中医理疗

a.针灸:选取睛明、攒竹、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平补平泻,每周2 - 3次,可调节气血,改善眼部营养。

b.艾灸: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温和灸,每穴10分钟,每周2-3次,温补脏腑、益气生血,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胃气虚证,肝热上扰证禁用。

b.穴位按摩:常用穴位包括睛明、鱼腰、攒竹、丝竹空、太阳穴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营养供应。

c.中药熏洗:用菊花、密蒙花、桑叶等煎煮后熏蒸眼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生活方式调理

a.用眼养护: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手机、电脑),每30分钟休息5分钟,远眺放松。

b.情绪调节:避免长期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缓解烦躁或抑郁,避免 “怒伤肝”“思伤脾”。

c.运动调理:“食后散步”,帮助消化,促进气血流通;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轻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耗气。                                   

d.环境调适:避免处于闷热、干燥环境,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凉爽湿润。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白内障适用于病情较轻(如早期)或不宜手术者,若晶状体混浊严重、影响生活,建议结合西医手术治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感冒(各种小毛病):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症。 证机:卫表失和。 1、阳虚感冒:四肢不...
    红成阅读 2,024评论 0 1
  • 黑体字是本人亲人症状 (1)营养素代谢 : 通过动物观察,发现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如钙,磷,...
    印刷阅读 657评论 4 5
  • 中药学——第十六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细目一概述一、性能特点:多入肺经,辛开苦降。二、功效: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
    道法自然敬天爱人阅读 231评论 0 0
  • 中医儿科学= 小儿的生理常数为主要考点。考点主要集中在小儿体重、身长的计算,小儿动作、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正常发育情况...
    剑行天下事阅读 1,189评论 0 0
  • 常用300多种中成药使用说明,建议收藏慢慢查看。 解表剂: 辛温解表 桂枝合剂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感冒风寒表虚证...
    郁茹阅读 8,766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