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美国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个叫梅科姆的小镇上,全文以六岁小女孩斯库特的视角来进行叙述,讲述了自己在丧母后,与律师爸爸阿蒂克斯及哥哥杰姆生活在一起时发生的故事。 故事以一种流畅的画面感将每一个情节表现得恰到好处,而每个镜头所向我们阐述的意义却值得我们去细细深究一番。
偏见
梅科姆作为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镇上的居民们彼此都相互了解,谁家发生了点事情,第二天就成了众人饭后的闲谈,而拉德利则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周围人的描述下,一个二十年不出门,具有各种怪癖的极端分子形象被刻画在了斯库特的心里,但在后来为了引他出门所做的一系列举动中,斯库特发现众人口中的怪人似乎并不是那样的,他在树洞给给斯库特等人留礼物,为她披毛毯,归还落在他家院子里的裤子等等,通过这些小事,改变了怪人在斯库特心里的印象,而之所以二十年未出过门,或许是因为他对自己犯下祸事的一种惩罚,更可能的是因为周围人的不绝于耳的非议和偏见。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跟某个人相处不好,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人的行事风格产生了不认同,从而对这个人产生了整体的否定,也正因如此,我们常把自己的这种否定,甚至厌恶,传达给他人,潜移默化中在别人心底留下了那人的怪异感,而这种怪异慢慢会演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偏见。这种所谓的怪异,其实不过是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的,如果我们能够钻进他的身体,或许我们就能理解这种所谓的怪异了。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因为个性的差异,多少会存在不认同感,这很正常不过,但往往在生活中,一些交集是无法避免的,既然无法逃避,也无法换位思考,那么就勇敢地去面对,而不是在心底演化为一种偏见,这是一种勇气的体现,正如文中对勇气的叙述一样,“勇气不是关于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把枪。勇气是当你走上场之前你就知道你会被痛揍一顿,但是你还是上了场,并且不管发生什么,你坚持到了最后。大部分的时候你都会失败,但有时,你也会成功”,正确地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以一种同理心去对待无法认同的人,区别对事和对人,这是一种教养的体现,更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需要学习的。
良知
小说的第二部分围绕着一件发生在梅科姆小镇的案子展开的,一个黑人被诬陷强奸了一个白人女子,作为律师的阿蒂克斯为其做了无罪辩护,但因为黑人和白人的地位差异,结果还是败诉了,但也重重地打击了诬陷的始作俑者,也就是白人女子的父亲,原来事实的真相是白人女子勾引了黑人,但黑人却仓皇逃脱了,被白人女子的父亲得知后,毒打了她一顿,并将黑人以诬陷的方式告上了法院。在这场官司的开始,阿蒂克斯就知道几乎无法胜诉,但他依旧拼尽全力地去做了,甚至在出庭前的前一晚,只身去保护监狱里的黑人。在斯库特询问父亲为什么的时候,阿蒂克斯说:“如果我不去为黑人辩护,我在镇上就抬不起头来,我就不能在立法委员会里代表这个县,我就不能再教导你和杰姆如何做人。在我能和别人过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过得去。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知。”
纵观当今社会的现状,利益几乎无处不在,但抛开利益,我们的心中又有多少良知呢?利益并非阻碍良知的恶人,真正让我们失去良知的,其实是我们对所谓的善已经麻木了,不论是新闻报道中的碰瓷事件,或是大街上各式各样的乞讨者。当然,这些不能一概而论,不排除真正的弱者,但又有多少是值得我们去帮助的呢?当我们的善被利益熏心的利用,那么我们的良知又怎么能不被湮灭?
但正因如此,我们每个人更应守住自己的底线,保留自己的良知,现实的黑暗总需要内心的光明来引导方向,如果我们失去了仅存的良知,那么受伤的其实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无法用善的眼光去看待周围,就无法感受到周围存在的美,留给我们的是淋漓尽致的丑陋,而我们也正成了他人眼中丑陋的一员。
责任
在小说的最后,白人女子的父亲在法庭丢尽颜面,为了出这口气,在一天晚上,打算伤害斯库特和杰姆,在最危急的时刻,被怪人拉德利救了,而那个行凶者也死在了剪刀下,而这一切早在阿蒂克斯接下这个案子的那一刻,他就知晓了,为什么他会坚持辩护到底呢?仅凭良知是绝对不够的,更多的是出于他作为律师这一职业的责任感。正如杰姆所说的:“那是他的工作啊!没有起诉人,我们就不会有辩护律师了。”不管是起诉的律师,或是辩护的律师,这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正是因为责任感,才会让阿蒂克斯不顾一切地恪守着自己的原则。
放眼于当今的职场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将这一份责任感铭记于心?也许很多人都秉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得漂漂亮亮,他们将这一工作方式视为责任,对于这种态度,并不能给予否认,但一个真正的有竞争力的企业,他们所谓的责任远不止于此,更多的是出于对企业的一份责任感,在完成分内之事后,帮助他人完成工作,或是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也是所谓的责任。
正如我前几天看到的一篇关于中国村镇和外国小镇的文章中写道的,外国小镇总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印象,而中国的村镇往往却充斥着各样的垃圾和臭水,这里所说的是泛指,那些被旅游管理局圈化的景点自然除外。深究这个问题的根本,其实就是责任两字,外国小镇的居民们不仅将自己家里收拾得整洁,门前也清理得干净,彼此间的相互监督也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责任,但在中国村镇却是“出了家门口,就不归我管”的态度,就连自己家门口都不愿意打扫了,还谈什么整体感觉呢? 所以责任二字,写起来轻而易举,但是行动起来的时候,却并非那么容易啊。
善恶本就是对立面,既然有善,那么一定就有恶,但我们需要铭记的是自己的那份良知和责任,只要一心向善,总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