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 记录整理
Veggieg:学习并非都有捷径,计算能力就是靠练。国庆7天,每天500道100以内加减法,总共是3500道,扎扎实实的练,形成肌肉记忆。过一个月再集中训练7天,做到5分钟以内完成。
7天训练法可以迅速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这种计算训练就是硬算,有了这个底子再去学奥数,学巧算。这是我的一位老领导给我支的招。
veggieg:有本书是中考母题作文。上海的几位名师编的,主题和包子的内容差不多可以买来看看。
我们这届大一新生,我了解了一下情况,语文平均分是一百一十分,丢分题都在作文和阅读上。
语文的基础知识,背背练练一般都不会丢分拉,分就差在阅读和作文上了。
08&11 元宝&嘉宝:阅读和作文的线下培训班正上着,对应试还是有效果的,就是感觉孩子可怜,要搞这些浪费时间,把阅读的时间挤占了。
veggieg: 语文要想出成绩很慢的,所以要在小学五年级以前把这个语文基础打扎实,不然以后真的是比较费劲不好提分。
西子:怎么把语文基础知识打扎实呢?是广泛阅读还是说把课内的知识,老师讲的反复操练?
veggieg: 语文课内那点儿东西不用太费劲吧,生字会写课文会背就行了,现阶段语文还是要抓作文和阅读。
西子:阅读应该着重于哪一方面?是天文地理全科阅读增加知识?还是应该在语文范围内拓深增加阅读?
veggieg:孩子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具体的抓哪科儿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估计那种精力充沛的牛娃少之又少。所以咱们就是有重点地抓,别一味追求面面俱到。
西子:大神,可以跟我们讲一讲你们现在怎么抓英语和数学的吗?
veggieg: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必须开始引导他们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总结与反思、调整策略。他们要开始练习着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像个棋子一样,仅仅完成别人安排的任务。
课外的学习不是来重复课内知识的,否则就是降低学习效率;课外学习的目的是接触新的老师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以达到平时学习的效率提升。不能把课外班当成“补知识”的课,而要当成“补方法”的课,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从四年级开始加奥数,保证一周5-7小时的奥数学习时间,假期时每周10小时的奥数学习时间。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会在1年时间中凸显出来,可以尝试走这条路。如果没有天赋,就当是课外加码提高成绩也是不错的,正常学就可以了。宝宝国庆期间进行了计算训练,每天500道加减法,连做7天。1个月后再训练一次,直到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优秀成绩是3分钟内完成100道加减法。寒假结束之前完成1-2年级的奥数课程。每周二下午回家学奥数,周日再安排一次。
英语其实是最好学的学科,也是最容易突击的学科,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就能出成绩。虽然宝宝启蒙晚,但是我有信心。因为没有小升初的压力,也不想走英语专业,英语只是门工具,会用会说,考试高分即可。目标是小学毕业前掌握6000词汇,减轻初中学业负担。早起跟读小猪佩奇1小时,每周3次新概念学习。目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把音标学完,1个月时间学语法。估计我的做法要被倡导“习得”法的专家们抨击了。
社会越往上走,评估体系越多元,也越看重人本身那些软性的技能。
Veggieg:另外家长的作用就是方向引领,你要比孩子多看远一两个台阶儿。把孩子的小学六年学习规划安排好,比如说我,我在一到三年级主要抓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就是正常跟着学校走。从四年级开始我要抓数学和英语,孩子能有一门非常强势的学科,两门次强势的学科,能拉开分儿就可以了。
西子:我想问一问走竞赛路子的话。如果语文要走,那种竞赛作文和课内考试作文是不是区别很大?
Veggieg:现在竞赛路子也不太好走,我们一个大一新生上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非常突出,就是走的数学竞赛,但是没有把握好。
西子:你觉得理科和文科走竞赛哪一条路好走?感觉作文走竞赛是不是更容易跑偏呢?
Veggieg:走竞赛的路子还是要看孩子的天赋,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到不了顶尖水平,真的就差那百分之一的天赋。语文作文竞赛跟应试作文儿是不一样的。
是,我的老领导建议我四年级开始加强数学训练,学奥数,主要是训练一下这个逻辑思维跟分析能力,现在还是先踏踏实实的学吧,打好基础。
方正小飞:@veggieg 0909 你家作文每天写日记吗?
Veggieg:我家的语文非常强势,写的作文儿都让我刮目相看,从小就是阅读量非常大。
方正小飞:可是我家阅读也很多,可是作文就写不起来。
Veggieg:我家也没有特别的每天记日记做摘抄就是老师每周留一篇作文儿。作文这个东西,好好去看作文儿多大点儿事儿以及非常老师的课,我写了十五年文字材料,我写材料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自己明白,但是没有讲出来,非常老师都讲出来了。所以现在语文学到这个程度,我已经放手了就是抓数学和英语。另外,高考的语文作文儿那就是跟公务员的申论文一样,高考的语文作文儿不是选作家。这一点一定要明白。
在知识体系上,对孩子要进行通识教育。
在现在的分科教育下,有些人长大后去学另外的学科会有完全不开窍的感觉,就像有一堵墙一样横在他的生活里面,他会潜意识地觉得有些领域自己碰不得,这些领域就是墙。这样的思维,未来的选择空间就会窄很多。 但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有通识教育给他打下基础,打开思维,长大后他就不会有碰到墙的感觉,他的选择空间就会大很多。所以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要做通识教育。 知识很重要,它能打破你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此外,知识多了才会有思考和想象的素材,知识面广,也容易让人触类旁通。而有了知识体系,我们再学到新的知识点,就能知道它在头脑框架中应该填补进什么位置,就容易综合地理解事物。 排名在前1%的学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努力。那么,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当你教育孩子的大方向和大方法正确了之后,决胜的关键就是细节
比如复习预习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草稿本的习惯等。把每一个小细节琢磨好,落实好。
比如说数学草稿本儿,在孩子中低年级的时候可以打上格,训练做题工整的习惯。其实这也是一个帮助做题理清思维的过程。
乱七八糟的草稿纸,哪有什么清晰的思维。
明德(二年级):@veggieg 0909 看来我都走歪了,天天马来人。
Veggieg:让孩子向课堂要效率,能在学校完成的就在学校完成,手快眼快心快。存了那么多资源,家长要有所取舍,取精华去糟粕,要从宏观上对这些资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复习预习,每天十五分钟左右吧。勾出不会的画画重点就完了。
六岁~千千妈:@veggieg 0909 大神妈妈,请问有没有好的中文桥梁书章节书推荐的?
Veggieg:中文阅读没有做过桥梁书,也没有读过带拼音的书。阅读范围非常杂,现在一年的阅读量能到七八百万字吧
六岁~千千妈:@@veggieg 0909 我还想问问阅读的事。是更建议孩子读纸质版的书还是电子版的呢?关于阅读,是每天定时定量么?希望老师多谈谈。
Veggieg:当然是纸质版的阅读了。我家基本上就是中午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早晨起来看一会儿,反正有时间就看一会儿。她的阅读速度非常快。
LiJun:@veggieg 0909 如果孩子很爱听故事,可是不碰书,怎么做比较好?
Veggieg:对于低龄的孩子还是培养阅读兴趣最重要。年纪大一点儿了,就要引导看一些有深度的书。汉语是象形文字,一定要以看为重点的。只有通过文本阅读,才能慢慢理解文章结构,看得多了,对文字的感觉,对段落的感觉,对文章整体的感觉,会慢慢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