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真的好看

丰子恺真的好看

20251004


汉语言就是有趣。在脑子里想的,打出文字来又觉得不一样。我想说的好看,不是好坏,而是难易,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比如:好弄,好做,好开。

看了丰子恺的画展,又连续十多天看他的周边,大体上知道了一些,相比之下,觉得丰子恺的画很容易看,很好看,不费力。

听过一段广播,讲徐悲鸿的,说徐的字也有功底,也讲了书画同源。以前不理解,也听人讲画时说这一笔是篆,那一笔是草,接下来又是隶,就觉得云里雾里的,当然不是说人家的讲解不好,是说我不懂、无知。

当然怨不得我,从小就没用毛笔书写过字,都是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不是不想,是没机会,写过大字,那是软笔,板刷,是画字。现在更不写字了,改打字了。

不只是写字,画画也是如此,直到后来画图,也都是硬笔。如果没有软笔的功底,不论是作画还是赏画,恐怕体会就不一样了。

其实我理解的绘画,当然也是幼稚的,不过是另一种表达,尤其是在学了制图以后,就是用点线来表述形体,进行交流,专业的说法叫工程语言,然而,同样是用线条表现的绘画,当然有时还要加上浓淡和色彩,就不一样了,需要阅读的不只是线条和形体,还有表达、叙事,还有技法。技法又有多种表现,更是云里雾里。不只是单纯的技法,其中还要有借鉴、引用,甚至发展,太难了。

相比之下,丰子恺的绘画就简单的多了。也看过一些关于丰子恺的文章,不见有技法的叙述,更多的是画面、寓意,相对就简单了。其实外行也就是看个热闹,怎么懂得了门道,这也就难了。

与丰子恺同时在展的,还有一个叫“三家门下”的画展,那些可都是大家,有徐渭、朱耷、吴昌硕和齐白石,看起就有些累了,尤其是听了一些评说,真的是云里雾里,中间蕴藏着很多故事,不知道,自然也就不理解,费劲。

“三家门下”语出齐白石,其自谦师承,但是有些人并不买账,说是附会,不懂不懂。

画图间隙,偶尔也会涂鸦,用点线来表达和叙事,用硬笔,钢笔、签字笔,因此也不会有什么技法,只是表现,内在的,外在的,最后都会归一到内心的愉悦。

是呀,所有的涂鸦,不会有什么价值,就像这段文字一样,但是可以有愉悦,自我的愉悦,因此也不复杂,简单的,简单的内容,简单的形式,不知不觉间,好像靠近了丰子恺。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别人说的,在看了丰子恺之后,我也觉得像了,或许我也是在附会,那就附会了,又怎么样,至少可以附会其精神。

找几张我的画,体验一下。

回头再看,会想起当时,场景,故事,或许这些就是给自己看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