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言行,令自己产生不舒服、委屈或强烈的负面情绪,再将这种情绪延续到其他人和其他事上,甚至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状态越来越糟糕、事情也越来越复杂繁琐。有时往往因自己不该说的话收不住,或者无意识地伤害到别人,再因别人的反弹而伤害到自己。更有甚者,连什么时候得罪了别人也不知道,却在之后的合作相处中屡屡碰壁。这些每时每刻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也几乎每个人都无可奈何。
我们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思维结构和情绪机制没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事实上,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固化的模式中,无论独处、与人沟通还是应对各种事件时,我们的情绪、行为与表达方式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重复性,这种一贯外在表现的内在投射源,我们称之为“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形成类似于云计算,无时无刻都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变量,影响其变量的因素总体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信息与能量。这里所说的信息,囊括了先天的遗传基因,以及我们后天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切可见和不可见的信息,比如五官能觉受到的所有物质信息和感知不到的漫天飞舞的各种波。这些信息被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收、处理、储存和输出,一刻不曾停歇。而能量更是无处不在,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生命形式皆是能量的聚合体,我们时刻处于不断变化的能量场中,主动或被动地互相影响着。
所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具有完全相同心智模式的两个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其心智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前一秒和后一秒的自己,虽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无数细胞已更迭、数不清的念头已划过,只是我们一般觉察不到而已。通常这样的变化太过细微,对我们人生的大方向也并不会产生有力的作用,但其实我们已经发现,心智模式不是一个判定式地结论,在我们有意识去逐渐清晰自己的练习中,它也在不断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种变化的层次也是循环累积地深入的。
这时我们就能够理解,既然自己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所有对别人的设定和成见,甚至对事物发展的判断和预设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我们的痛苦也往往来自于不符合自己预期的现实。因此,认识并接纳了自身模式的不完美,也就接纳了整个世界。
这里谈的接纳,并非为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找到合理化的借口,因为这恰恰会加固自身的模式,使之顽固而又长满尖刺。固守自我的模式会导致自己在群体中经常处于紧张、对立的状态,而任何向外的攻击都会使自身消耗并受到反作用力的伤害,随着负面情绪的积聚,健康的身躯也就渐渐转为病态,一味的能量消耗也使自己变得心力交瘁。
相反,真正的接纳是柔和而开放的。思维驱动行为,而心智则驱动着思维,当我们建立起自我觉察的意识,就会慢慢发现自身行为表达背后的形成机制,清晰自己心智模式的框架与漏洞。这样的觉察需要在轻松的状态下练习,融入无限的信息能量中去体验去感知。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面对自己真实的心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很对的道理,也照着做了一些,但在自己身上始终起不了根本性的转化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体验逐步加深,慢慢便突破了思维框架的局限,放下了以往的所知所见。清晰和面对自己的心智模式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我们要把眼中的梁木对准自己,并与那么多年形成的惯性持续较长时间的拉锯战。当然,在此期间获得的成长也是喜闻乐道的,我们逐渐可以在负面情绪产生前及时的转化,在不当行为发生前及时的转变,这种敏锐的状态会令自己常常处于小惊喜和小幸运中。
如此,谁还能令我们感到不舒服、委屈、甚至发脾气呢?别人想要伤害我们自然也如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处发力了。人与自己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就是这么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