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们同事之间来了一场趣味游戏比赛,就像很多电视栏目的那样,挑战不同的环节,每组十个人,哪一个小组用的时间比较少,就是胜出的,然后还可以得到一些奖品。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挺兴奋的,觉得很容易,就10个环节,只要跑快一点不就可以了吗。大家都跃跃欲试,都想在玩的情况下能够为团队带来荣誉。
来到赛场的时候,看到别人赤脚走凹凸不平的的塑料板,特别是那尖尖的板钉,更是让不少的同事露出了痛苦的表情,顿时很多人都开始动摇了,想要退出比赛,然后是换人参赛。
当时的我也曾想着自己会不会也很痛苦啊,而且还要摸石过河,那样蹲下去会不会很晕,我没有经验,还贫血呢,肯定会晕的,我心里一直是这么暗示自己的。很快的就是我上场了,刚开始我的乒乓球老是,掉下来,我回来了两次,好不容易到达了摸石过河的环节,一站一蹲的节奏,我不但很晕,而且平衡能力也不好,于是整个人就摊在那里了,然后不得不换人上场。
当那个同事闯了好几个环节,来到了跳绳环节,她跳绳的节凑实在是有点慢,这时候组内的同事不断的给她加油,因为跳绳给耽搁,最终落后于别的小组。
赛后同事们都你一言我一言的说着比赛的种种,当我深感歉意的时候,她们却说没关系,但我还是感觉得到她们的失望与叹息。
这样我心里挺难受的,就在这时有个看同事凑过来对我说:年轻人,很多事情都喜欢给自己预设,不像我们老了,经历事情多了,自然就可以做到淡定。游戏就是游戏,怎能让游戏影响了生活呢?
的确,在比赛前我暗示自己可能会晕倒,结果跟预设的一样,现在因为自己的种种心理暗示,又担心着别的同事会有所看法,觉得自己的失误让队员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把自己推向了消极的死循环上,那时那刻组内可能是失去赢的机会,而我却输了整个心情。
相比之下,我的损失更严重点。其实不单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很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是对的,对自己所做的都否定,觉得就是自己没有做好才会这样的,让自己长期处在自责中,这样长期下去,使得自己焦虑,痛苦,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
在看《生命的重建》一书中,露易丝.海是这样说的:我们还是孩子时,就受周围大人的影响,而世界总是接受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于是大多数人都是一半处在别人的评价里,一半处在自己的世界迷失了方向,总不断的告诉自己一个念头,那就是我不够好,可这个不够好都是按照自我标准“不够好”。
如果时常这样想,那么我们如何能创造充满爱、快乐、富裕、健康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潜意识中的主要信念会经常与幸福生活相抵触你永远无法将二者放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有些东西就会出错。
就如这次的游戏比赛,我在自责,内疚中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人显得很憔悴,但同事们都笑着说我们组拿了第二名,这成绩挺好的,大家都很满意,似乎没有因为我的小小失误,而影响的大的成绩,这样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的出现,可还是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不在行,如果跟团队一起,这种不在行是会影响集体的,于是我做的不够好。
然而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做就只会带来积极而没有消极的结果,每个人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只有很好的认可自己,世界才会接纳你的想法,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只能说明我们掌握的技巧还不够,或者自己比较在行别的,比如有的人经常都把同事逗得开怀大笑,同事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总能很好帮她分析,想想自己的擅长的是不是也有人不擅长呢?
这就需要我们尽量的保持积极地情绪,很多事实表明,人只有在积极地情绪下才会把事情做的更完美,这是因为积极地情绪下认得大脑处在兴奋地状态中,对事物的看待更加的正面,提高认得正面感受,保持愉悦的心情自然而然对自己的自我暗示也会变得是积极地,如果游戏前我告诉自己是很棒的,即使高难度的环节我也可以顺利的通过,这样比赛的我就不会出现晕倒失去平衡的场面。
同样即使我换人比赛,那也很正常,不纠结自己的行为,那么也就不会当晚睡不好觉了。这一次的小游戏,带给了我全心的体验,我真感到快乐,同时我发现要想世界接纳你,那你得先认可自己。是的,认可了自己,世界自认而然就会接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