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非常关心“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是打好还是谈话好?”,这个问题,下面我就此问题给大家适当分析,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首先家长们必须明确,打和谈话都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打就是父母长辈凭借自己长者的权威对孩子拳脚相加,当然吓唬的成分居多,但也有致伤的情况发生。而谈话,也就是说教,其实是和孩子苦口婆心地谈话、谈心,讲道理的成分居多,但很多情况下孩子听不进去。所以父母们通常对打和谈话这两种方式还是比较纠结的,到底该打还是该说教呢?哪一种效果能好一些?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以下几看法:
先说打孩子好不好
其一,从理论来讲,皮亚杰的教育理论指出:“研究表明,6至12岁的儿童处于理性自己我的形成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6至12岁的儿童自律意识还不成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则意识。处于这个时期的儿童面对问题,会武断地以一套错误的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外界干预来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约束。因此,我们把这种干预称作彵律。而在彵律阶段孩子是不会考虑所犯错误与违规性质之间的关系的,所以我们主张对孩子进行抵罪式惩罚,也就是说是为了惩罚而惩罚。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打屁股比讲道理更有效。
其二,但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打孩子是一种最简单、最落后、最下策的教育方法。往往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举手、抬脚之间就可以让孩子尽享皮肉之苦,而后效果明显,马上就可以看到孩子认错服软。可背后呢?孩子心灵上所受的创伤是很难愈合的,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打孩子会使孩子产生不良性格和行为。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极易产生冷酷、自卑、扭曲、暴躁、反抗等心理,继而作用于自身的行为和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要么害怕与人交往,要么强迫别人隧自己的意愿,稍有不慎都可能引发他们内心的怒火,进而与别人发生语言、肢体的冲突。甚至会以偷窃、抢劫、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离家出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个别还会以动刀、投毒、强奸、自杀来对抗父母和报复社会。
另一方面打孩子会加剧亲子冲突。父母通常认为自己的孩子打就打了,而且是为了孩子好,自己没有过错,也是天经地义的。可孩子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往往以自己的认知去判断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当然达不到成人那么深的层次,很难想象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是怎么样的,无法把挨打和后果联系到一起。所以打这个行为只能让孩子认识到“不能”怎么做,而不是“该”怎么做、“能”怎么做,有一部分孩子会认为父母是无缘无故打骂自己,甚至还会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自控能力差的更会和父母动手。
因此,打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教育效果的,但通常弊是大于利的。而家长们通常也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使自己越打越怒,越打越不计后课,打着打着就不仅仅是为这一件错误而惩罚孩子。往住变成了“新帐老帐一起算”和发泄家长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将“我辛苦养了你,你还这么不争气”,“我受了多少苦,你就应该怎么样”,“孩子不打不成才”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对工作、生活的不满都表达在打孩子上,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是非常深刻而且很难弥补的。家长们不得已要打,最好还是控制好情绪,就事论事,以吓唬为主,不要牵涉过多,更不能吓坏、致伤孩子。
再说谈话这种教育方式
前面已经提到,谈话就是和孩子谈心、讲道理,而孩子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记得住。所以谈话的效果并没有打孩子来得那么明显。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该打的事情和孩子磨什么嘴皮子?磨到最后啥作用也没有起,孩子反而笑嘻嘻的。
的确,有很多时候家长们感觉给孩子讲道理、谈心,是越讲孩子越油,越讲孩子越皮,根本不会听家长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长们没有把握好谈话的时机,你在孩子犯错之后讲道理,很多时候批评、诉苦大于道理,孩子能听得进去才怪呢。
其实谈话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要在孩子犯错之后进行,还要时时讲、事事讲,孩子高兴的时候讲,不高兴了还讲,总之是要有耐心,这个嘴皮子每时每刻都得磨。谈话就是为了一点一滴为孩子建立起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哪怕孩子今天没有听进去,没有记得住,但时间久了自然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认知体系。
我们很多家长由于平日里工作忙、生活累,常常是疏于对孩子谈话说教的,待到孩子范错之后,要么骂一会、讲几句道理了事,要么干脆粗暴地狠揍孩子一顿了事,走向了两个极端,教育孩子的效果自然就不明显,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谈话的效果虽然没有打骂来的那么明显,但它没有打骂孩子那么多的弊端,而且是一个需要细水长流的过程。在孩子犯错以后,最好避免打骂,实在不得已打骂,也得注意分寸,就事论事,以吓唬为主,不要牵扯过多。同时谈话也要及时跟进,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还有哪些解决方式。
身教、言传紧密配合
除了打和说教两种方式外,家长们在日常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好表率。众所周知,孩子是在不断模仿中成长的。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就是家长,而在孩子是非观念比较模糊,且有亲情依赖的情况下,往往会认为家长所有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所以照单全收。
那么,无形中,家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甚至是“争吵”、“辩解”、“粗话”、“口头禅”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记,进而被他们模仿得惟妙惟肖。如果是好的、正向的言行举止,那还好。那么不好的呢?消极、粗俗的呢?就会和家长、老师、社会灌输给他们的是非观念产生冲突,久而久之,消极、散漫、谎言开始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常伴孩子左右,家长们想通过打和说教两种方式扭转局面,收效也会大打折扣。
归纳起来就是“身教>说教>打骂”,家长们教育孩子一定要以身作则,然后多钻研科学的教子之法,说教持之以恒、渗透点滴,不得以要打,还请多注意方式方法。愿天下的父母都能教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