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些奇葩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回应?
- 公司只有 5 个水杯,来了 6 个领导怎么办?
- 公司只有 4 把椅子,突然来了 5 个领导怎么办?
- 一头牛重 800 公斤,一座桥承重 700 公斤,请问牛怎么过桥?
今天我就尝试着换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回答一下。
牛怎么过桥的背后,本质上是怎么过河?
答案不一定在桥上,桥只是一个陷阱,看我们有没有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就是在考我们有没有变通能力。
很多人都在回答桥的问题,其实,这道题我认为考的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考察你能够挖掘问题背后最本质的潜在需求是什么?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罗马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叫恺撒。他一生取得的成就,超越了同时代所有人,以至于千年之后的今天人们都熟知这个名字。那恺撒究竟有哪些思维方式不同于常人呢?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故事发生于公元前 49 年,恺撒在和九万敌军对垒时,突然天气异变。
原本应该是干旱季节的地中海地区,罕见地下起了暴雨。如果是平日,下大雨对于习惯野外作战的恺撒军队而言,也不是大问题。可是这次情况却不一样,因为恺撒的三万军队正好处在两条河流中间的三角洲地带。
连日的大雨让河水暴涨,恺撒的军队被困在河水包围形成的孤岛里,连粮食都运不进来。
现在,部队粮食已经所剩不多,可是暴雨继续肆虐,持续多日,完全没有好转的迹象。再这样下去,恺撒的三万将士还没打仗就得先饿死。
河对岸就是三倍于自己的敌军,他们吃着面包,看着被围困的恺撒军队,哈哈大笑。恺撒进入了 “无路可走的绝境”。敌军司令官甚至已经派人向首都送出捷报了。
在军事史上,由于天气导致战斗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恺撒要失败的时候,恺撒突然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战士们秘密地在湍急的河流的上游开掘新河沟,把河水导向敌军。结果,河道改变,不仅三万人的生存困局被打破,而且,暴雨和洪水转而围困住了九万敌军。要知道,九万人被困吃饭的问题可远比三万人麻烦得多。
恺撒凭借这个精妙绝伦的策略,让胜利女神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大家读完这个故事,什么感受呢?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够想到这样的办法吗?显然想不到。
既然想不到,那很可能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盲区。那我们就要追问:恺撒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他可能用到了什么思维方式?
这样追问思维方式时,让我们意识到:大部分普通人在遇到困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该如何摆脱困境。当看到所有解决方案都无效的时候,就陷入了无计可施的境地。
可是,恺撒的解决方法很可能源自另一种思维方式:
- 为什么我面临的一定是困境呢?
- 为什么我一定要摆脱困境呢?
- 我面对的环境能否是优势?
- 我能不能利用天气的力量战胜敌人呢?
换句话说,恺撒的做法,在思维方式上给了我们两大启发:
- 1.质疑我们提出的问题本身。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是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 2.从困境的源头思考问题。大多数人接受了暴雨给自己带来的困境,只是想如何应对困境。恺撒却从困境的源头思考 —— 我虽然控制不了暴雨,但是我可以改变洪水的流向。为什么暴雨带来的问题一定是我的呢?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我们盲区的思维模型:——“质疑问题” 和 “改变源头”。这是恺撒穿越千年时空,送给我们的底层思维模型礼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在追问答案的基础上,继续追问思考过程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从生活中学习,还可以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看似无用的学科中获得重要的收获。这么做不是让我们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而是 “to think like”—— 像不同领域的专家一样思考,越是相距甚远的两个学科,它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思维方式往往差异就越大,也就越能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
<<< 非著名程序员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