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地勇敢,不是争抢玩具时的霸道,不是集体劳动时的斤斤计较,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必还一下的睚眦必报。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能严格自律,勇于担当责任,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孩子才是真正强大的。生命是一段旅程,而非一场竞赛,胜过别人并不代表你就优秀,真正的优秀是优于昨天的自己。而不是赢过别人。一个整天生活在超过别人的自傲和被别人超过自己的恐惧中的人,既远离了生命的那份从容优雅,又扼杀了自己的天赋特长,是无法获得真正的自信、智慧和力量。
智库箴言感悟:
今天跟一同事聊天,她女儿在我们学校上高一,学习成绩年级第七名左右。我这个同事最近特别焦虑,说女儿学习一点也不上心,过大周末在家很少写作业,过年假期也没有怎么写作业,还有在学校课间人家都在学习,就她整个教室跑着跟别人说话。担心她这样下去迟早成绩会掉下来,还说女儿没有远大目标,曾说过在这小城市生活挺安逸的。
我知道同事家这个女儿非常喜欢看书,成绩也一直是年级前几名。当我问同事孩子初中怎么保持前几名的,同事说初中从来没给她过压力,反正上一高没有问题。我说那你认为孩子为什么一直保持优秀?她好像明白了,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计划和打算,她一定有不甘人后的想法和做法。又说初中有一次成绩下降了,结果自己总结反思,下次就又赶上了。
在正常竞争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具备了竞争的能力,这种环境也许会让孩子更加坚强。但是因为竞争导致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环境,更多的是养育方式的问题。
没有规则的爱是愚蠢的爱,看似宠溺是对孩子好,其实他被慢慢培养成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没有规矩之人,社会不会给特殊权,不遵守规则,将处处碰壁。发自内心的自信,是当优于别人时,不沾沾自喜,当不如人时,也不顾影自怜,知道自己的路,和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夜以继日地为之努力奋斗。
今日分享:最近因为工作和孩子身体的事情,很少来分享,但是有很多的感悟。可能跟今天的箴言没多大关系,但其实也有着相似的体验。儿子刚过了两岁生日,主观意识越来越强,他会发问,这是为什么呢?那是什么呢?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的焦虑,比如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他显的有些无所适从,尤其是他特别想跟大孩子玩,但是比他大一两岁的小孩其实不愿意跟他玩,看着他被小哥哥小姐姐“抛弃”到一边,我感受到了他的不安,同时也看到了他“失落的倔强”,即使别人不跟他玩,他还能自己玩的很开心。
我开始就是静静的看,观察了几次之后,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也加入进去,比如捉迷藏,我带着他一起熟悉游戏规则,然后他玩过一次之后就大概知道了,慢慢的学会了和其他人的交流。
有一天他对我说,我不要跟那个xxx玩,他喜欢大声喊,不好听。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个小生命成长了。孩子都在体验中自己成长,生命之初本身就是混沌的,自信、智慧、力量是在不断的尝试、失败之后的觉醒。
人生本身就是一段苦旅:有波折也有收获,有风雨也有魅力,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经历的资格,也不具备撑起他未来的能力,他的优雅从容只能在经历风雨后,而不是早早地看破红尘。
感悟:今天的格言我不太赞同。我觉得这是以我们成年人回忆往事的方式来说孩子的事情。我们都已经是是“曾经沧海”过的人,怎么可能用理想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长自然有他规律,在竞争中成长,这是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任凭是谁都不能逾越。如果按照大人理想的观点来做,表面看好像孩子健康成长了,赢得了自己,其实这样的孩子即自恋又自私还脆弱不堪。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无菌的世界,那就要放他去打拼,在打拼的过程里,他会练就免疫力,拥有厚重的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