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心理学的过程中间,为了从理论到实践,我很喜欢去踹测别人的朋友圈。
通过那只言片语,几张图片,判断别人什么年龄,去琢磨别人是怎么样的背景,怎么样的性格,怎么样学历,怎么样的认知,渴望什么,又失意于什么。
朋友圈能够展现出一个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追求。他的生活他的品味,你都可以在这里窥得一角。
十五六岁的孩子的朋友圈苦恼的是隔壁小姑娘为什么不理我,游戏,考试,简单而纯粹。明明稚气的年龄,却老想装作大人,去揣摩着几个似懂非懂充满着风花雪月的矫情诗句,他们并不知道成人的世界里风花雪月只是小部分,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企业主的朋友圈取决于他的文化层次。
未读过什么书的,或许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是道伤,最爱茶道,佛易礼。
年轻的老板意气风发,字里行间都是挥斥方遒,那是事业上升时。
遇到问题时,沉得住的气的人一段时间都在反思,或自己给自己打气,或许高处不胜寒,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有些人的朋友圈,却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场,今天觉得这里不顺眼,明天觉得那里不舒服。
当然也会在窥探别人的朋友圈时发现许多反差萌。
例如平日里的霸道总裁,竟然是个女儿奴。
平日里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却是个腹有诗书的才子。
平日里为人师表,一脸岁月静好的人背地里却是隐忍着巨大的悲伤。
17年的时候我在一所学校教语文,隔壁班的语文老师,我的同事是个非常美丽的人,喜欢画着精致的妆,穿很亮的颜色,她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热爱着生活,日常里见人都是笑眯眯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的夜晚,她的丈夫突然醉酒后跳楼自杀了,仅给她留下一双儿女,还记得那天晚上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说好要与白头偕老的,你却食言了。
我是第三天见到她的,我以为她会形如了枯缟,面色憔悴。然而却出乎我意料的是,她依旧画着精致的妆,身着一条鹅黄的长裙,依旧很美,只是话很少,沉默了许多。我盯着她看了许久,想寻找那条朋友圈背后的哀伤,然而那份悲怆却像石沉大海一样见不到半分踪影。
朋友圈确实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是很多人给自己开的一个自我展示的橱窗。
我们小心翼翼的展现着自己,脆弱,悲伤,开心,愤怒,渴望有人透过我们的小心翼翼来了解我们,来接近我们。
我们渴望卸下生活里的面具,不做装在套子里的人。
可这个橱窗也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毕竟敌人也可以通过这里找到你的弱点,那些潜伏在黑暗里才狼虎豹也可以通过这里挑选猎物。
营造人设只需要只言片语,打造一个朋友圈,就可以迷惑人的眼睛。
人都很爱相信自己的眼睛。
有多少人喜欢通过那看到仅有的只言片语去判断一个人的品格与能力呢?
然而当我们发现,这一份脆弱这一份渴望会被人利用时,我们又将自己封闭起来,将那琳琅满目的橱窗拉起幕布,武装到牙齿,也莫过于如此。
毕竟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呀,藏着虚假与真实,希望与绝望,美好与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