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听了这么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句较成功的人卑恭带嘲说的一句废话。我不否认自己参杂着一点“仇富”的心态,即使是完全不参杂个人情感,我也依然觉得这只是一句有道理的废话。
没有践行的道理永远只是纸上的文字,口中的耳边风。它也只会激起你心中廉价的涟漪,徒增你的焦虑,因为它从来没有真正地改变你,让你有所行动。
包括这句“你总会遇见一个你喜欢但又不能喜欢的人”。我第一次看到时忍俊不禁,心想,这不是一句废话吗。但是现在没想到却掉进了它的诅咒,不能自拔,我觉得我的脸在啪啪响。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心中无数次呐喊,咒骂这诅咒。但是,生活就是挣扎。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曾清楚地认识到,趁年轻,一定要疯狂地学习,疯狂地读书,疯狂地锻炼技能。否则你就是在透支未来,牺牲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挥霍你的资本。所以我对谈恋爱的看法是:仅仅以满足对异性的渴望,而忽略两人共同成长的恋爱都是浪费时间。
斯科特.派克曾经对爱有这么一个定义,我觉得挺有道理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当你遇见了一个你喜欢但又不能喜欢的人,这时候到底该怎么做呢,这是理性与感性的猛烈撞击,“你喜欢”是你的直觉,“不能喜欢”是你分析后的结果。大脑的构造让我们非凡的思考,却又让我们深陷沼泽。除了挣扎,还有什么好办法呢,生活本来就是挣扎。
我还一直相信,这世上根本没有放不下的感情,都是闲的。但想法这东西“就像给自己的电脑无意装了一款百度的产品,不一会儿你的电脑就浑身上下装满了百度的产品,而且很难卸载。带着百度基因的二进制代码迅速爬满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每一寸肌肤,驻扎下来,在你的CPU和内存里,繁衍生息......也许你有一天重装了系统,百度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了,但百度在你的时光岁月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很想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我一直坚信一定有方法可以解决。淘米一头扎进工作里,用忙碌来麻醉自己(当年希拉里不也是这样因为克林顿出轨事件选择加倍工作以达到忘记的目的吗);要么追随你的你的直觉,勇敢地去爱,即使结果不得而知,但多年以后,如果你回想起来,这段经历不让你感到遗憾即可;要么做一个折中的选择,不上也不下,但我觉得这样是最煎熬的方式,也是最不明智做法。
曾经在看完鲁迅的《伤逝》后,为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感到伤感。两个为爱走到一起的年轻人,最终却被双方给打败了。我在惋惜的同时,也深深明白双方背景的重要性。当然了,我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在《伤逝》里,不善言辞,内心世界丰富的但沉默寡言的涓生将本应该摊开的事实裹到发臭,活生生地将一场话剧演成了哑剧。但我觉得这是个人原因,可控,可以改变,谁不是越爱越明白。
但是对背景这一不可控因素,我们只能望尘兴叹。在子君和涓生那个年代“没有经济制度的改革,个性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话”。自由恋爱没有孕育它的土壤夭折也就不足为奇了,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
这或许也是造成我们喜欢但又不能喜欢的原因。什么“恋爱起步价”,“结婚三大件”,“看脸社会”......全都是一群流氓的无病呻吟,博人眼球。是我们时代的“空话”。
最可笑的是这像苍蝇一样嗡嗡叫的声音这么多年来一直围绕在我们耳边,看一看“结婚三大件”这些年来变化:从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到八十年代的电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到九十年代的彩电、影碟机和洗衣机,再到如今的房子、车子和票子。改弦更张,换汤不换药。
在一起可能很简单,但长久地在一起就不简单了。过去的生活节奏没这么快,时间成本低,人们一到差不多年龄就结婚,差不多成了一种共识,但可以理解的是两个人共同承担风险总比单打独斗强吧。而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适龄人不愿意结婚了,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看来,长久地在一起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吸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保持神秘,保持新鲜同样如此。
两个人是否在一起是在形貌、性格和资源这三者中权衡的结果。但可惜的是,人性所然,相貌在初期的所占的比重极高,但这又是不可控因素,极难改变。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后,相貌贬值的速度极快,超过其他任何因素。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一定不要被第一印象所迷惑,是金子,时间会让它发光的。这也是区分浅薄的人和成熟的人的标志。
其中,在形貌、性格和资源中,性格为王。性格的吸引力还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发酵,最终酿成一坛美酒。所以花时间打扮自己(当然这很重要),不如花时间打造自己。
思想需时时升级,爱情也需时时更新。有趣是建立在深刻之上,爱情也是如此。我喜欢你,正好你也喜欢我,这种事几率很小,正所谓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会在后面加上一句,我喜欢你,正好你也喜欢我,那叫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