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暖宝出生以来,带暖宝就成了大问题。最近两年是母亲帮我带孩子,正是因此如此,我才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尽管这样,我日常生活也并不轻松。白天早起上班,晚上只要不加班就陪陪暖宝,替母亲分担一下家务,所以我感觉自己一直都很忙碌,下班是另一种“上班”。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老人带孩子已经成了 常态了。毕竟请保姆也不是很放心。
父母帮衬年轻人本事情分,并非本分。和老人住一起难免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不,今天早上就把我母亲给惹到了。起因就是暖宝白天睡得地太多,晚上睡得太晚,说实话,我真是熬不住!所以我就跟我母亲说,让暖宝白天睡觉时间短一些,这样我晚上好哄睡着,说着说着我的语气里可能充满了职责的意味,我自己倒是没觉得,但母亲觉得我就是在职责她,就此爆发了冷战。那一刻,我又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和奶奶之间因为孩子的事而争争吵吵的场面,似乎儿时的场景有一次复现了!
小时候,母亲不仅要去地里劳作,回家还得被我们小孩子缠着。那时不懂为啥母亲的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发火,童年里母亲一直都是绝对权威的存在。母亲有时候说我们几句,奶奶觉得母亲在指桑骂槐,在嫌弃她。大多数时候,只要母亲骂我们,之后奶奶肯定要生气几天。奶奶觉得她已经很辛苦了,一个人看好几个孩子,忙都忙不来,她还没抱怨呢,结果还被儿媳妇指责,奶奶自然是不太高兴的。想起奶奶的一生,也是非常传奇的一生,前半生受尽了坎坷,中年正好赶上闹饥荒的时候,我们家由于是后来搬过来的,没少被村里的村霸欺负,细节待下期详细讲。爷爷六十多岁就中风了,去世的时候还不到七十。二姑姑、三姑姑、我父亲和我五叔的婚事都是在爷爷去世以后办的,奶奶已经算厉害的,她的五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成了家。这离不开她的眼光和抉择。奶奶带大了十几个孙子孙女,到现在我母亲都说奶奶是挺厉害的。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和母亲之间也是小矛盾不断。奶奶在我们家生活了二十几年,这二十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吵一架,吵完架之后又自然而然地和好了,就和今天我和母亲冷战的场面类似。
俗话说:不为父母,不知父母恩!当我成为母亲后,慢慢地理解了妈妈和奶奶之间的相处模式。不论是哪个阶层的人,人与人相处的模式的本质是一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如同漂泊的船只,时而乘风破浪,时而随波逐流,而父母,则是那座永恒的灯塔,默默守候,指引方向。俗话说:“不为父母,不知父母恩!”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记忆的门扉,让我们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领悟那份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年少时,我们或许曾对父母的叮咛感到厌烦,对他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直到自己也踏上了为人父母的道路,才恍然明白,那些日复一日的琐碎关怀,那些不求回报的默默奉献,是如何汇聚成爱的海洋,滋养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原来,每一次深夜的守候,每一顿精心准备的饭菜,都是父母无言的爱,深沉而温暖。
在生活的磨砺中,我们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着去理解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牺牲。懂得了,父母之爱,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支撑。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在风雨中坚持,如何在挫折面前不失勇气。
“不为父母,不知父母恩”,这不仅是对过往的感慨,更是对未来的警醒。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与回馈,用自己的方式,去延续这份无私与伟大。因为,最终我们都会成为别人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正如曾经,父母照亮了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