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之蜜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母就是孩子可能的未来,是指父母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方式,构成了孩子成长的起点,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什么,决定了他的人生的走向。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孩子的“成人化”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成长规律,一个人长得太快,也就意味着他老得更快,更容易失去生命的弹性跟热情。

      很多孩子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说话做事,在有的人眼里可能是懂事,但是总有种怪怪的感觉。

孩子成人化的原因:

1. 父母给孩子设定了太多的不符合他身心发展规律的规矩,这些规矩让孩子像成年人那样去思考问题。

2. 孩子所处的家庭氛围过于成人化,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往往父母跟孩子的谈话不以孩子为中心,而是以父母的生活为中心,导致了孩子过早地知道了太多成人化的生活。

3. 孩子很少跟同龄人在一起,让他丧失了儿童化的语言风格和思考方式。

(这样的孩子就像是催熟的果实,看起来很懂事,实际上却失去了成长的乐趣与收获。)

      人们常说,对孩子要求越高,孩子越有可能成功,这话有道理,但是要注意,伴随着对孩子的高要求,父母要对孩子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激将法的使用,对成年人可能有点用处,但是对于孩子,则会产生坏的效果,因为孩子并不明白,父母使用的是激将法,而是觉得父母的失望与沮丧是自己造成的。伴随而来的 是孩子的愧疚与无力感,越想达到父母的要求去证明自己越焦虑急躁,慢慢产生挫败感,失败感,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这样的孩子自然更容易失败,甚至有些孩子会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了,爱咋地咋地。)

  爱的优越感:是从父母的爱里面产生出来的,是父母的欣赏、鼓励、保护、成全多激发出来的正能量,它植根于孩子的心底,是能惠及孩子一生的力量。(p.100)

  (我们所理解的优越感是物质上的,而爱的优越感和财富、地位、名声无关,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都能给予的。)

人生的很多道理,尽管看起来很小,但想要明白,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越重重的历练。

  (恍然大悟不属于年轻人,更不属于儿童

      人们看到一个孩子不断地重复低级错误,通常情况下不但会非常生气,还会误以为他是成心在和自己作对,故意不改正。

(事实并非如此,孩子能理解也能接受家长和老师提出的建议,可就是做不到,这牵涉到生命成长本身的反复性。很少有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就故意跟老师作对,孩子没有这样的心智和能力,作为老师的我们要看到孩子问题的背后,不是他想那样做,而是他的年龄和认知决定了他那样做,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他们长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老师批评一个孩子,他却怎么骂都不听,从常理上看,这个孩子的脸皮真厚,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这也说明这个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强,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这样的孩子未来如遇挫折,绝不会想到自杀,也不会因为情绪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记得一个同学说过,要不你就好好学习,要不就练一副厚脸皮,这也才能在班级里生存下去,想想还挺有道理。)

        我们不要以为孩子的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并不是父母看到孩子的不足并极为用心地去帮助孩子改正就能改善。我们要帮助孩子与自己的不足,自己身上的缺陷友好相处。父母的爱,父母的接纳与鼓励是治疗孩子这种缺陷的最佳良药。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接纳孩子,让孩子也愉悦地接纳自己,这就是“悦纳”吧。)

我们喜欢用“闻鸡起舞”的故事来激励孩子,但要知道,除了“闻鸡起舞”古人还会“日落而息”。当他们闻鸡起舞时,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

    (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充足的睡眠更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