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我不行”,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规划力


没有规划的人生,难以取得成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每天加班熬夜,但工作没啥成效;

同事比你晚进公司,他升职加薪了,你还在原地踏步;

别人在会议上提了很多建议,你掏空了脑子,啥也没想出来;

你焦虑、自责,着急做出成绩给领导看,于是更加积极地熬夜赶工。结果,加薪的那个人,却是你那个不怎么加班的同事。

你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没有才华,不够聪明,认为自己不是干大事的料。

你要警惕这种想法。因为你已经陷入“习得性无助”——

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能力,你的自我评价就会降低。“我不行”的念头像诅咒一样跟着你,你就产生不了动力,也无法做出任何改善。

怎样跳出无助的漩涡?

你可以这样想:“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的规划出了问题。”这是一种正向思考模式。遇到挫折都这样想,你就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成功的解决方法。

日本教育专家斋藤孝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一书中表明:成功是有线索可循的,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规划力。

什么是规划力?

在日本匠人的世界里,有“八分规划”的说法。意思是说,成功有八成是因为规划得好。

规划力就是把目标拆解成小步骤,能够把握事情的走向,有重点地实施行动的能力。规划力包括两种能力:

1、拆解范本的能力

很多人接到任务就闷头开干,有什么好的方法论可以借鉴?不知道。

有规划力的人会找到成功范本,庖丁解牛一样,拆解背后的逻辑:

做事的先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要怎么模拟重建这个过程?

如果你可以通过范本,像X光一样扫描出它的过程,那就表示你可以自己组织规划了。

2、调整顺序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规划就是依照步骤,按部就班,一步步执行下去。比如看书,你是不是从第一页翻起,看了几十页之后,累了,就放弃了?

有规划力的人会先分主次。在最重要的地方,投入最多的能量。

饱览群书的人是先浏览目录、前言和后序,再选择性地挑出精华部分,细细咀嚼。

认清主次,这一点对战争尤为重要。《拿破仑言行录》中写道:“所谓的军事学,就是计算在要接收的各个地点需投入多少兵力。”意思就是说,在决胜点上投入最大兵力,这是赢得战争的关键。

怎么锻炼你的规划力

1、从成品倒推过程

所谓成品,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事物。

训练我们的规划力,就是从成品逆向倒推,分析它的时间线是怎样的,它有什么优先序列,是按照什么概念去制作的。在脑海里重建事情进行的顺序。

作者在书中提到建筑家安藤忠雄的故事。安藤从小就对建筑很感兴趣,但他没有条件接受正规的科班教育。

19岁那年,他自学了大学四年课程,找了一份设计的工作,攒了钱之后就开始周游世界。

安藤每天在路上走15个小时,就为了观察各种各样的建筑。他在脑海中逆向倒推整个建筑过程:它是以怎样的顺序被建造出来?用的是什么材料?采用什么特殊技术?如何体现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每看到一栋建筑,他都在脑海中做逆向倒推训练,反复思考,弄清楚它的建筑过程之后,才开始寻找下一栋建筑。

安藤在访谈中说:

“建筑就像书一样,只有看得懂的人才能够真正了解,所以思考训练是必要的。”

安藤的成品倒推法,对我们来说,同样适用。比如很多自媒体写作者,一心想要写爆款文章,但每次发布出去,只有几十个阅读。

怎么办?找10万+爆文作为范本,做逆向倒推练习。

思考它是怎么被做出来的:如何做选题;如何定框架;找什么素材;采用什么文字风格;如何触发读者转发?

下次写文章的时候,把你的思考结果应用在文章中。这就是规划一篇好文章的过程。

2、从小规划开始,拓展到大规划

一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入职华为不久,就给任正非写了1万多字的战略建议,想给任正非留下好印象。

没想到任正非勃然大怒,给出这样的回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刚步入职场,很多人都想着干一番大事。但事实往往相反,你可能做的是端茶倒水之类的小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做规划呢?

作者建议我们,从小规划做起,然后一步步扩展到中规划、大规划。

《酒店计划》的作者洼山泽雄,年轻的时候对酒店经营很感兴趣。然而,他入职日本帝国酒店之后,第一天的工作是打扫洗手间

如果是你,会不会撂挑子不干了?

洼山依然留在酒店干清洁工作,除此之外,他为了学习餐饮经营,还利用空余时间去麦当劳打工。他发现餐饮经营的一个秘诀:

再小的事情都有一套规范的工作手册。比如,做奶昔的机器每次都要拆下来洗干净;做好的薯条,多长时间内没人买就丢掉。

洼山学到要站在”工作手册制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即使是打扫洗手间这样小的事情,想要做好也并非易事。但只要有一套手册,新人入职,按照手册去操作,也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

制作手册的人,和按照手册行事的人,层次是不一样的。前者以俯瞰的视角,能够做统筹管理,而后者是执行层的视角,只会按章行事。

就算我们在做很小的事情,也要站在“手册制作者”的立场,做出流程小规划。比如你是秘书,给老板和合作伙伴订饭店,是你负责的一件小事。

那么你的工作手册里,就包括:

饭前,了解公司附近有哪些饭店?每一家的价格、位置、装修、口味如何 ?老板和合作伙伴都喜欢吃什么?

饭中,准备什么话题,能够活络氛围,增进合作?

饭后,准备什么当地特产做伴手礼?如何安排大家回家?

从小规划一步步拓展到中规划,比如如何当部门领导,让团队里的人各司其职。再拓展到大规划,比如人事安排、资金调度。最终成为高级管理者。

3、调整优先顺序

我们常常列出一张满满的清单,认为上面每一件事都很重要,尽力压榨自己的精力,让自己像个陀螺一样,处理很多事情,结果忙得焦头烂额,效果还不好。

加里•凯勒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中,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专注于最重要的事,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真正具有规划力的人,看重的不是时间顺序,而是优先顺序。在一团乱麻中,把最多的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优先处理。

作者焱公子曾经分享过他的经历。他从华为辞职之后,开了一家文化公司,自己作为公司主笔,要做很多事情:

写品牌故事、小说、影评、职场干货文,只要可客户给钱,他什么都写。

成天忙于写作,无暇顾及公司经营,等他发现的时候,公司已经病入膏肓了。

焱公子对自己的经历做了梳理:有10年500强经验,当过员工,也当过老板,理工科出身,思维缜密,这是输出职场干货文的有利条件。

于是他给自己找到了突破口:

在各平台输出干货文,打造个人IP。很快,他成为头条号职场优质作者,写出多篇百万+文章。多位编辑找他出书。

所谓规划,并不是完后一项又一项的清单任务。规划其实是能量分配,重新组合优先顺序,在最重要的地方,投入最大的能量,才能带来最高效益。

比如你要主持一场会议,有好几项议题,按照顺序一项项讨论,可能到最重要的议题时,大家的脑子都很累了,想不出什么好点子。

所以,你不如调整下顺序,把重要的放到前面来,效果是全然不同的。

规划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从大的方面上讲,我们要规划职业生涯,知道自己5年后要走到什么地方。从小的方面上说,写一篇文章,组织一场活动,拜访一个客户,都需要规划力。

怎样锻炼我们的规划力呢?我们做一个总结:从成品倒推过程、从小规划拓展到大规划、在过程中调整优先顺序。

培养起你的规划力,你就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事情,自信面对人生和工作。

作者:埃及蓝,7年文案经验,每天读点故事签约作者。专注自我成长。提供自我成长、职场类干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