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期末,突然接到学校老师通知 ,市里征收家训文章,对此我比较感兴趣,于是乎我开始磨掌擦拳,把我这几年阅读下来关于如何教育后代子孙的心得一一整理下来 ,投稿给学校的初心 ,除了响应学校号召,同时也希望能将 教育后代的心得, 跟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分享, 也许这十条家训当中的略有一二条你可以采纳,品评之余,也望多多指点!
家训内容及解析如下:
后辈子孙读书敦品 才分有高低 然不可不使读书成明理之人 恒常为第一美德
行善积德 福泽子孙
子孙孝悌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兄友弟恭 兄弟分多润寡 家门和顺 虽珍馐不济 亦有余欢
慎独则心泰 欲无获罪于昭昭 必先不得罪于冥冥
自修处求强则可 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谦抑之道 戒傲也 骄盈凌物者必败
适可而止 可以远祸 处事刚柔并济 做人外圆内方 凡事留有余地 得意不宜再往
莫争讼 戒多言 讼则终凶 言多必失
居身务期质朴 浓艳滋味短 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少劳老逸可 少甘老劳难
解析:
此为高家家训十条,从读书,行善,孝悌,慎独,自修,强毅,处世,谦抑,节俭,劳, 十个方面对高家子孙谆谆教诲。
第一条家训,叮嘱后世子孙,不论才分高低,都要读书,并且持之以恒的读书,强调读书恒常为第一美德,读书使后世子孙成为明白道理,辨别是非的人。
第二条家训,讲行善积德,一个人行善积德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子孙后代积下福泽。这是一个由量到质的积累演变的过程。让子孙眼光放长远。
第三条家训,讲孝悌,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孝”是一种爱的哲学,一种感恩回报的爱,侍奉双亲以父母欢心为根本,“悌”指兄友弟恭,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家门和顺,家和万事兴,即使粗茶淡饭也很快乐。一个人如果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家庭就会和谐,国与家密不可分,家作为组成社会的细胞,将家庭关系处理好了,整个社会就会和谐,家庭和谐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关键。
第四条家训,讲慎独,慎独是指在没有人看见,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没有人监督依旧不去做违反法律道德的事情。欲无获罪于昭昭 必先不得罪于冥冥 意思是,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所有人认识你是一个清白的人,,那么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也必须是一个清白的人,这与儒家君子慎独前后呼应,强调后世子孙表里如一才能活的泰然。
第五条家训,讲“强毅”,强调后世子孙加强自身修养,多在提高自己修养处求强,少与人攀比,与人争斗,在与人争强处求强则不可,与人争强则容易引发争端,并降低自己的格局和修养,自古斗智斗力之强,有因强而大兴,亦也有因强而大败的事例比比皆是。
第六条家训, 讲的是谦抑之道,即要戒掉骄傲,骄傲盈满欺凌他人的人容易引来失败。谦虚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方式,提醒后世子孙,无论有多高的才华和志向,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了不起太重要,收敛光芒,低调做人,凡事不要太张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对别人苛刻,咄咄逼人,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不仅是有修养的体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
第七条家训,讲处世要中庸,告诫后世子孙,做事把握住“无过之无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做过了头或者做不到位都不好,把握一个度,可以远离祸患。因为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超出这个度,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做事刚柔并济,不失原则,也不过分偏执,做人外圆内方,即是指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则宽厚,是一种质的推崇的后世子孙处世之道。每个人的原则都应该是用来激励和约束自我的而不应该用来衡量别人。用一种绝对的准则去衡量别人,只能是一种自以为是。结果显得自己苛刻,狭隘,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使诸事不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志得意满,不宜再向前进。
第八条家训,讲的是为人处世,要禁止争吵、诉讼,诉讼最终会导致祸患。教导后世子孙为人处世不可多说话,话讲多了,必有失当之处。
第九条家训,讲的是节俭,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身处世,简单朴素。即使粗茶淡饭,也很快乐。
第十条家训,讲的是劳,年轻时吃苦,老了享福还可以,但是年少的时候享福,年老的时候贫苦,就会很难过。鼓励后世子孙多约束自己,收敛欲望,趁年轻多奋斗。
山东老高家高李氏整理于2020年8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