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写三十讲》魏智渊老师今年四月份出版的一本书,虽然里面内容在讲座中也听过,例子也并不生疏,理念也很是熟悉,然而,还是有很多值得一写再写的内容。
那就写点儿自己觉得可以一写再写的内容吧,以便让娃儿能精神健康地发展。
阅读量
语言类学习,必然是要有足够大的输入量。自动化阅读能力如何形成?海量阅读!
读什么书
国际大奖作品,毕竟经过层层遴选,即便有瑕疵还是可以看的,但孩子未必喜欢。另一种是很“速食”的书,没有多少营养,可是孩子很喜欢看。这个就需要家长进行良性引导。共读+规则。
但,读书多,并不一定提升语文成绩。成绩是需要进行不断的规则训练,而不是浪漫的阅读。即便是写作,也还是分为自由写作和课堂写作。
分清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何指导儿童写作呢?
读后感。作者认为通常是不用让儿童写读后感的。除非强烈的感觉到有话要说,而且迫切的要表达要交流。当然如果一定要让练习读后感的话,也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结构。
1.我读到了什么?
2.我感到了什么?【这一层还可以再分为我怎么看待我读到的东西,我怎么感受我读到的东西,这种认识对我有什么启发,这种感觉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然也可以把基本的结构分为三层
1.我读到了什么?
2.我认识/感受到了什么?
3.这种认识/感受怎么启发/影响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的应该是第2.3点。第1点是为了后两点进行铺垫的概括的叙述就行,当然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那如何指导儿童写日记呢?
作者是这样说的——
日记的第一属性就是真实日记的基本功能,就是记录与反思。
所以日记的初始格式可以考虑一个三段格式
1.清单式记事
2.关键事件。
3.感受或思考。
这旨在培养清淡的习惯,叙事的习惯以及反思的习惯,确实是这样,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念头,但是转瞬即逝。如果可以养成反思的习惯,时间久了就能够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平时写日记也可以规定时间半个小时以内,如果说某一天有很多要写的话,那可以适当的延长时间,在写日记的过程里可以进行一些奖励。可能有些人会说物质奖励不是有很大的反面效用吗?但是我觉得物质奖励也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孩子使用这个方法。
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很多时候并不是方法的错误,而是使用的不合时宜。
每一本书都有他自己的精彩之处,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座宝库里提炼宝石,为自己所用,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那我们拥有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的时候,那么就坚持下去,让这种方法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成为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习惯,从而改变孩子的生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