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春节,是大人一年中忙碌后的收获,对我们是一年最期盼的时光。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父母一到阳历年,就忙乎着把一年的收入盘算好,给我们姐弟5人,还有奶奶添置新衣服,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境不宽,父母对我们穿啥样的新衣、新帽、新鞋很动脑,哪怕最廉价的布料也要为每个孩子换新。每到大年初一,脱下旧衣,换上新装对镜照的开心感觉,那刻在脑里的美好,想想都快活。
排队买东西是个大活。不过也使家里每个人都被调动起来。我六七岁时就已经被当个大人用了,有时帮着排一会儿买油的队,有时帮着排一会儿买布料的队……每个人都参与,就能体验到自己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无形中增加了家庭凝聚力。
进入腊月打扫卫生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标志。母亲爱干净,平素收拾得洁净的两间小屋,本已足使我们心安舒服,爸妈还是坚持年年扫房、刷浆,母亲将全家穿的、戴的、铺的、盖的,从里到外拆洗做好;所有家具6个面全部水洗,还要精心打磨桌角、椅脚底部,生怕一丝灰尘未除,开春滋生细菌。最后将家具打蜡拭如镜,邻居们惊讶不已,不知妈妈的高招。我家窗户是旧时木制的格子,下面才是玻璃。爸妈每逢过年爬上梯子把雨撒子擦洗干净卷起,木格子一一擦过,玻璃亮洁如镜才肯罢休,当贴上吉祥美好寓意的窗花和崭新的浅色小花式或白色人造棉窗帘抽成细褶,像艺术品镶在最底层玻璃时,顿觉满堂生辉,不亚于现在新房装修后入住。那时的我们就记下了过年除污去垢、除旧迎新的家风,传承二代人,也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去污秽纳吉祥的方式吧!
还有一种习俗是种水仙花,父亲腊八前后就精心买来小水仙,用刀刻好造型,种植在家传的浅花盆里,精心呵护,春节那几天,水仙的高度恰恰最合适,小白花顶在上面,爸爸硬是把不具备养花条件的小屋装点的春意盎然,特有生机,映衬了主人心花怒放的心境。
年三十的家宴把春节的高潮推向极致。爸爸的米粉肉、妈妈的年糕,香香的饺子是绝对不可缺席的主角。还有凭票供应的每人半斤的花生、二俩葵花子,再买点糖块,那就是一年中最解馋的零食。过节这些美味叠加起来,感觉就是天上的生活呀,吃的唇齿留香,回味不绝。
那时的除夕,我们是听广播“春节祝福”,听电影感受愉悦的。对那个小小的收音机里传送的各种美好充满好奇、不可思议。
“放炮”也是三十晚上必须的快乐仪式。吃饭时,爸爸带领我们代根香,一盒火柴,到胡同稍宽的地方,我一只手捂耳朵,一只手拿着看点,然后迅速跑开,看着它“澎澎”的声响还乐此不彼。年少的自己真是无所畏惧。
儿时我家住的里巷,其实是胡同,也是大杂院,大概近百户人家吧,很绕吧;东转西绕,很窄吧,串门的人多了,自行车码放不开,靠的很密,人要绕着走。 同事拜年,不讲买什么,人到祝福到,什么都有了。亲戚来往和友朋们春节拜年的先后深浅便是关系亲疏的标尺。 那些似远似近的邻居,在拜年的热浪中,总是扮演笑脸和说拜年话的角色,即使平时点头之交的远街邻居,这时也毫无吝啬的“过年过得好?”,令人际间的距离暖暖、近近、亲切、温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文明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家过年还有一项内容就是父母给我们姐弟几个“压岁礼物”,这就是坐在一起听父亲讲他们年轻时经历的那些故事。对每个孩子父亲都要分别地聊到存在的不足——当时看来无足轻重,现在体会关乎一生的事业、生活。爸爸说话从来都是耐心、温和中带着严厉,儿时的我们发怵,感觉小题大作,不能完全听进去,只有真正“懂”的道理才会决心改正。妈说“又涨一岁了,别忘记长能耐本事。”这就是朴素语言中的慈母心。
儿时的年味是隆重的,隆重的浓烈而庄重,那些所有为过年而准备的辛劳和付出都化作了美好,犹如甜蜜的糖,化不开,承载着父母,祖辈,一年劳动果实和新一年的希望;
儿时的年味很单纯,我们那些小小的希望—穿新衣、吃年饭、尽情玩、没忧愁、无烦恼,毫无顾忌地放纵自己的快乐,以及父母高兴的笑脸就是最幸福的感觉;
儿时的年味亦难忘,它让我们心灵无比自由,而每一年父母对我们的殷殷期待都印在了心里,使得来年身体发育的更强壮,学业或心灵成长都近一步……因而,每逢过年就是幼小的我们从心底感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甜美和种种被爱的感觉,感受父母的辛苦操劳带给我们快乐的每一时刻。尽管儿时这种感觉有时不懂因而不是那么强烈。
儿时的过年感觉那几天的日子过的飞快,一眨眼年就过去了。实在没思考过爸妈为何仅用那有限的周日公休,挤出时间来起早贪黑受累换取过年那几天年的舒适快乐和有尊严、有隆重感的体验,且洋溢着快意?他们不是年年添置新衣却高兴地看着我们笑?人到中年,我们才体会到父母的大爱、深切感受他们对过“好日子”的期盼。
岁月不居,光阴如梭。如今,我已花甲之年过几,父母相继离开了我们。儿时年味每每都留下了深刻印记。时常感到很幸福,赶上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年年递增,而过年物质的精神的文化传承都发生着美丽的蜕变,亦如所有前进中的某些支流或瑕疵一样,有不近完美之处,应该看作历史变迁中的产物,我们会在岁月更迭中不断传承优秀文化精髓、向文明进步方向中发展。
如果说儿时的年味是质朴、深厚、隆重的,我要说,现代的年味则更醇厚、热烈、丰富多彩!
那些深深镌刻在记忆中的随日历一天天撕下换新的紧张,那些忙过年的种种劳动和快乐体验的年味,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故事,也许到了我这个年龄才能体会到它虽涩涩,但很甜美。感叹回不去的儿时,回不去的童年,但愿春节过大年—这一属于我们的节日永远承载着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中进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