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不求上进,很是蹉跎了一阵子,后来想考个名校研究生,却犹豫逡巡,不敢下决心.......
我想很多人都有我这种想法和经历吧?
记得很多年前听罗永浩的段子,他对那些备考不自信的人怒吼道:
不就是考试吗,又不是让你写诗!
罗永浩是有资格这样训人的,高中辍学的他,经过训练,成了新东方GRE名师,就连现在我们热捧的青年导师李笑来也是他的发小,经他鼓动才决定投身新东方。
在罗永浩们看来,凡是能够通过反复训练达成的目标,都是傻瓜目标,就跟傻瓜相机一样便于操作(随着手机替代相机,再过几年不知道还与没有人能看懂我这个显喻)
是的,今天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最浅显的道理,通过反复训练能够习得的习惯,是最基本的习惯
对于日常需要做的工作,凡是能内化为习惯的工作,都是傻瓜工作,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打扫眼前的一地鸡毛,极大提高人生效率。
很多人都会说工作好无聊,却摆脱不了
也有很多人期待着梦想和远方,却迟迟无法出发,整天纠缠于一地鸡毛
你呢?还不把一地鸡毛整理整理,内化为常规习惯,不用思考,挥手而就
随后再腾出宝贵的注意力、专注力和时间去为梦想和远方努力奋斗。
举个例子吧,有个叫杰森•本的年轻人,谋到了一个金融咨询员的职位,工作后不久发现,整天就是填写各种无聊的表格,每天为此需要花费6个多小时的时间。他通过研究和努力,最后就将之缩短到半个小时,怎么做到的呢?他通过excel的宏编辑功能完成了这项操作。此后他的人生就开挂了。限于篇幅就不细说了,你可以参阅《深度工作》这本书
很多人在坚持写晨间日记,大家有没有想过晨间日记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要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写日记呢?因为人的天性喜欢填空而不喜欢码字。
既然如此,我们把这个认知迁移到工作中,把那些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需要上报下达的各种文件文稿做成表格状态,每天换着填几个数据,领导满意,自己也耗时少。剩下来的时间不就可以琢磨更重要的工作和学习成长了
好吧,也许你会问,既然如此,那些工作应该内化成习惯,有没有什么标准呢?
还记得易效能的知识源头之一,美国著名管理顾问史蒂芬·柯维吗?他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要事第一》这两本书里介绍的“四象限法”。
按照柯维的四象限法,很多人认为象限三的事务,能不做就不做,能委托就委托。而另外一种观点却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就该内化为习惯。为什么呢?北大教授何帆对此有很精辟的论述:
象限三的事情往往是:
第一,你不得不去做,
第二,做完了之后不会给你带来成就感。
换言之,这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一些常规性的、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不是你要去做,而是你不得不做,因为体制规定了你要去做,领导要求你去做,或者同事需要你去做。
何帆提出,如果要想减少在象限三的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就要尽可能地把这些事情标准化和流程化。何帆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生产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把工序拆分,然后把每一道工序都尽可能地标准化,最后再考虑整个流程的优化。
根据我的实践,集中流程化处理琐碎的工作,碎片化处理大事,可能效果更好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很简单
《深度工作》这本书这样说
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降低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
就是尽量把日常工作都拆分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用清单来管理
先列个清单
比如每个月的日常上报材料
比如,企业年度计划,经济活动分析会等
比如,每周例会,每日晨会之类的日常管理,都做成统一的表格,填空就行了。
按步骤检查清单,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不再沉溺在选择当中。沉溺在日常的工作中,是最不值得的。因为既不产生高价值成果,有没有成就感可言。
用刘润的名言就是,你的顿悟,也许是人家的基本功。
赶紧把日常工作内化成习惯吧。
梦想和远方需要的是不断更新和迭代,真正要坚持的反倒是不断理顺你的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