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
以前认为,安慰剂只是让心理上感觉好些,身体上并没有改变。然而,在卓克科学思维课中看到,安慰剂起的作用竟然远不止于此。
1.心理作用于身体
人的心理是能够反作用于身体的。
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是对于缓解疼痛类的安慰剂,服用后,患者脑部会由于心理作用分泌内腓肽,而这种化学物质本来就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大脑在承受压力,或者享受快乐的时候,分泌出的神经递质就有可能影响到胸腺跟骨髓,而这两处是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部分。
比如考试前夕巨大的压力,让学生们更容易患疱疹。压力大的时候,HIV 病毒的潜伏期甚至都会更短,艾滋病的发病进程都会更快。DNA测序表明:那些不快乐的孤独者更容易患病,身体更容易出现各种红肿、疼痛、过敏。
从进化论角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样:
从人类祖先算起,如果一个个体经常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各种社交活动,那他被感染的风险也就很高,如果社交过程中的一些生理信号可以传达给免疫系统,多生产一些抗病毒、消炎的蛋白质,那这个个体就能抵御感染,所以长年累月下来,拥有这样基因的个体就被筛选出来了。
这些基因表达的强弱,信号就来自于社交活动给人脑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从主观上理解,就是类似于孤独感或者热闹感之类的感受。
2.幸福感与身体
同负面情绪类似,快乐也会改变身体,影响基因的表达,尤其是那些biger than yourself的幸福。
不同于物质条件得到满足,这一类高级的幸福能够长期持续,会对身体带来更多的影响。
3.影响量级
同有效药物相比,安慰剂的作用是很微弱的。不能因为安慰剂效应有生理基础,而拒绝吃药。
快快乐乐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是鸡汤,真的做到了,确实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