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逍遥游》与《兰亭集序》的生命意识
庄子生活于战国时期,却于乱世中至始至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作为一名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天人一合”“清静无为”“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在庄子的《逍遥游》一文中,他则表现了对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与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类似,王羲之生于混乱的东晋时期。在当时士大夫群体中普遍崇尚老庄思想,追求自由放任的生活的氛围下,他却一反玄学潮流,借《兰亭集序》一文批判了消极颓丧的虚无思想。
《逍遥游》是一篇思想境界极高的哲学作品。读完此文后,感悟到的既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自由散漫;又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这种对天宽地大、宇宙永恒的顺应态度。在他提出的“齐物论”中也有阐明道:齐是非,齐大小,齐贵贱,齐生死。若就庄子个人而言,这种洒脱、飘逸、灵新的随缘态度,既可以理解为庄子通过升华自我对事态的认知来追求自由,又可说他是借着通过丰富想象形成的独立思想来自我安慰,从而在客观上起到逃避现实的作用。
而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却针对名士之间流行的不务实际、无为而治的虚无思想,发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慨!这表明的不仅仅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两晋动荡时局的忧患。与庄子相反,王羲之在天地永恒却人生短暂的层面上进行了理性地思考,希望“后览之者”能“有感于斯文”,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的思考。
虽然两篇文章的思想全然不同,但无论是《逍遥游》还是《兰亭集序》,两个作者都表露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当时代下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庄子还是王羲之,他们都怀有独特的信仰。在当今时代下,每个人也需要形成自我的信仰,这种心灵的主观产物会给每个人不一样的前进方向。但就学生看来,我们还是希望能像王羲之所倡导的那样积极进取。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要抓住有限的生命,珍惜当下且活在当下,并为自己的生命赋予独特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