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像这一刻,如此明了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学”与“习”是两件事,“学”了之后,更重要的是“习”,“习”需要反复练习、不断巩固。
素养考试迫在眉睫,不得不抓起考卷临阵磨枪。阅读还能勉强做做,试卷上的中考作文,却让人望而生畏!对着题目,前尘往事,纷繁当下,齐刷刷涌入,脑中看似满满登登,细思则空空如也。思忖半晌,还是下笔无言,顿时心中一阵恐慌。行走江湖多年,平时自诩“文艺青年”,偶尔也会提笔记录生活点滴,行文质量虽不及专业作家,却胜在真实自然。可今日为何笔头晦涩,思虑全无?
时间在方格纸上滑过,脑中思绪翻飞,不觉回想去年此刻,每夜灯下笔耕不缀,为何能做到文思泉涌?
去年上半年,因为工作需要,每天需提交两百字的生活随笔,最初怨念颇深,也曾焦头烂额,可咬牙坚持了一段时间,也便成了一种习惯!字越写越多,句越写越顺,情感越来越真挚,内容越来越丰富,朝花夕阳,一粥一饭,都能成为写作的对象,都能带给人点滴的启示,每天的两百字早已不是累赘,甚至成为了一种必须。每天不提笔写两句,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暑假,每到夜深人静之际,我都喜欢点开手机文档,手指在屏幕上翻飞,嘀嗒嘀嗒的敲击声里,400字,600字,800字……字数早已不是写作的动力,我更喜欢那一刻与自然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就这么一天又一天,我记录下了一草一木的变化,父母亲人的笑语,工作学习的收获……此刻翻看,依然颇为骄傲。原来写作功力的“习得”,靠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日积月累的记录。这便是“习”的妙用。
可如今,面对区区的中考题,我竟然被打回了原形,如同写作白痴,迟迟动不了笔,一年前好不容易练就的“神功”到底去哪儿了?
回望上个学期,开学后,事务性的工作瞬间多了起来:班主任、教学、备课、培训……每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期间也曾有感于生活的点滴,可发自心底的怠惰却让人疏于提笔,甚至有时提笔写了个开头,就扔在了那里:“等空了再写。”“明天再说!”这一等,原文仍旧躺在草稿箱里。难得写了几篇,也是应付检查的论文、征文,都是迫不得已的挤压之作,更难得见到真情的流露。
没有了源头活水,没有了后天的反复练习,时间一长,曾经灵动的思维自然变得麻木困顿,此刻下笔无言,也是自找。
原来,“学”之后更重要的在于“习”,“下笔如有神”的背后,不只是“读书破万卷”,更是无数次的默默练习和实践。写作如此,生活更是如此,“学”然后知“习”,方可“熟”而能生“巧”!
今夜,记下此文,谨以纪念我全新一轮“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