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拖延症评个级的话,我肯定是属于晚期重度患者,病入膏肓的那种。并且这件事情我其实早就意识到了,但就是一直拖着不想去面对或解决它,这貌似也是大部分拖延症患者的通病。
方法论看了一堆,鸡汤和毒鸡汤也喝够了,但该拖还是拖着。我想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毕竟完全没有拖延症的人事实上并不存在。
追根究底,我们到底为啥会有拖延症?
今天又把TED上那个很火的视频《你有拖延症吗?》拉出来看了一遍,不得不说Tim Urban这位老兄实在是有才,用一种非常诙谐的方式解释了拖延症的机理,这里当个搬运工,记录和分享一下吧。
拖延症患者的大脑长啥样?和没有拖延症的人(我还是认为并不存在这样的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的大脑里多了一只叫做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及时行乐猴)的东西,这只猴子只关心两件事:easy and fun(简单和快乐)。
这只猴子非常爱来影响我们的Rational Decision-Maker(理性决策人),而后者也很容易受到他的诱惑,从而放下手头重要的事情,先享乐或无所事事再说。其实我们也清醒的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这就导致了拖延症患者经常有这么几种情绪:内疚、恐惧、焦虑和自我憎恨。
好在也不是完全没救,因为我们拖延症患者有自己的守护天使——the Panic Monster(惊慌怪兽),这货是猴子唯一害怕的东西,他会在deadline逼近的时候拉响警报,吓走猴子,让理性人重新掌舵,我们得以把重要的事情在死线前干完。
至少对我来说,这套机制真的是描述精准,并且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deadline就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坏消息在于,拖延分为两种:有deadline和没有的。在没有deadline的那些问题中——比如运动健身、开始或结束一段感情等等——惊慌怪兽是不会现身的,而这一类拖延症往往更为隐形,不容易被察觉和谈论,也就成为了长期抑郁和悔恨的重要原因。
怎么办呢?我们都知道“干就得了”,但大多数人还是没办法把这种觉悟化为现实。于是Tim给出了一个“生命日历”,每一个格子都代表90年生命中的一周,格子数并不多,这提醒我们今天(至少是快点)就行动起来,不然等格子越来越少,你这辈子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不妨借助这套机制来对付我们的拖延症,在短期任务方面善用惊慌怪兽的力量,在长期任务方面则多想一想生命日历还剩下多少格,借此把讨厌的猴子吓跑或打扁,这样一想,是不是确实有点其乐无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