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罐慢慢酿的杂果酒

老家橱柜里藏着个粗陶酒罐,奶奶总爱往里塞些零碎果子:春天的青梅、夏天的樱桃、秋天的山楂,有时还会丢几颗晒好的金桔。她从不按“配方”来,也不着急开封,只说“杂果才出好味,慢酿才见酒香”。去年冬天打开时,酒液泛着琥珀色,入口先是青梅的酸,接着是樱桃的甜,最后留着山楂的清冽,竟比单酿的果酒更有层次。

从前总觉得,好的人生该是瓶“单一麦芽酒”,原料纯粹,工艺标准,从头到尾都是统一的风味。就像我们总盼着日子能“按计划走”:大学选热门专业,毕业进大厂工作,三十岁前成家立业,生怕掺了“不该有的料”,就成了“失败的酿造”。可走着走着才发现,生活总爱往我们的“酒罐”里加些意外:可能是毕业即失业的“苦果”,可能是转行从头来的“酸果”,甚至是突然降临的“甜果”——比如某次偶然的兼职,竟成了后来的事业方向。

我曾为罐子里的“杂果”焦虑过。比如刚工作时,一边做着不喜欢的行政,一边偷偷写文章,总觉得自己像颗“放错罐的果子”,既融不进职场的“酿酒缸”,也怕写不出像样的“文字酒”。可后来才发现,正是行政工作里练出的细心,让文章多了几分扎实;而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又冲淡了职场的枯燥——就像酒里的酸与甜,少了哪样都缺了味。慢慢明白,人生从不是靠“纯粹原料”取胜,而是那些看似杂乱的“果子”,在时光里互相浸润,才酿出独有的滋味。

现在我也学着酿自己的“杂果酒”:把加班时啃的冷面包当作“发酵剂”,记着奋斗的韧;把和朋友吵架又和好的瞬间当作“甜果”,藏着相处的暖;甚至把迷路时遇见的陌生花店当作“香料”,留着意外的惊喜。这些“果子”或许不名贵、不搭调,却每一颗都带着当下的温度。

原来好的人生从不是瓶标准的“单一酒”,而是罐藏着生活百态的“杂果酒”。不必纠结“该放什么果子”,也不用着急“何时开封”,只需把每段经历都当作独特的原料,慢慢酿,静静等。等岁月揭开酒罐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的“不合时宜”,早已在时光里酿成了意想不到的风味——酸里藏着成长,甜里裹着幸福,苦里浸着力量,这才是人生该有的味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