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3月份以来的疫情发展完全出乎意料,感觉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便是快递慢了,有一些发不过来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货车卡在了路上,有些货车司机检测阳性,物流的速度慢了下来。还好,有些地方“一刀切”的政策被制止、整改,绝大部分货品还是能够如往常的时效一样到达目的地了。

今天在某个新闻的评论里,看来有人说为啥不把司机统一组织起来,灵活调动,联想到某些网购新闻对快递业的评论,觉得很有意思,尤其当我们被莫名其妙的事件所左右的时候,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但毕竟站在各自的角度,抓住根本的不多,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还拿货车司机来说,相信没有人愿意得新冠,因为只要车一停,就意味着收入没了,而成本(比如保险费、维修保养费等)仍将无限的增大。这就意味着,如果宣传不到位,肯定会有司机铤而走险,想办法隐瞒自己去过高风险地区甚至身体生病等信息。这也是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所在。

然而,是不是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就好呢?未必,有管理调度就必须有个新的管理监督方,相当于在运输过程中,增加了一个中间环节。跑在高速上的货车大部分是跑跨市、跨省运输的,如果只是一个中间环节还好,多个城市之间疫情管控政策的执行不统一,让中间环节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个,不光增加货车司机的成本,中间环节所需的人财物都是成本,最终都会由全社会买单。这是为什么要保障全国政策一致性、推行统一通行证的原因所在。

如果不是别有企图,没人愿意得新冠,这应该是社会各方对疫情认识的最大公约数。理解是相互的,不能到自己收不到货物,发不了快递的时候,才想到货车司机这个群体的利益。作为本身挣得不多的人,最奇怪的是,我们挣得不多,也看不得别人挣得多,于是有人就因为货车司机挣得多开始了各种黑。

同样的场景还适用于外卖员、快递员,前两天一个新闻说快递员一天挣1000,评论里有人就开始酸了,然后从快递送不到家、态度不好到各种人身攻击。其实,外卖员、快递员如果真的不好,可以通过各种网购平台以评分的形式给予惩罚。不过,那些自己做的不好,发假货、坏货坑快递员的发货方,投诉没有微笑服务、明明收货却说未收到、甚至垃圾都不帮带下楼的收货方,却很难受到惩罚——因为根本没有外卖员、快递员反向投诉和评分的场所,他们的利益和声音体现在哪里呢?

更何况,现在买个商品收获信息完全可以使用昵称,电话也可以使用匿名电话来隐藏自己的真实电话。但我看外卖小哥和快递员的真实姓名和电话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赤裸裸体现在网络平台上的,他们的隐私权有没有人关注过?与可以保障收货人权益的《邮政法》、《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等相比,对外卖员、快递员权益保护的适用法律大多数是针对普通公民的法律法条,确实相对少了一些。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当鼓励的是人间正气,而不是歪风邪气。在最近的疫情新闻里,提到别人提供服务是应该的这个话题,咱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只是觉得听到这种话让人觉得心里非常堵,让人寒心,仿佛在说,对自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享受服务应该的;对服务提供者是精准的降维打击——提供服务活该的。应该和活该之间,一个手中有几套房在天上,一个施以援手在地下。不过看到网友们的抨击和后续事件的发展,很乐意看到社会正向激励的结果,想上天的就应该让ta上天,脚踏实地的就让ta永载史册,活该被人们铭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