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真的很难,我曾经做过很多次的关于“高效沟通”的培训给别人,也听过很多大咖讲他们感知的“高效沟通”。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是生活中与人交往里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职场上,我们把范围缩小到工作中的时候,分析起来相对可以容易些,而且,只要是个成年在工作的人,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打工,你天天最多沟通的人,都是在工作的氛围中。职业场景下的沟通,我们假定在只是工作流程或是管理中相关的沟通事项。细细分析,我想找到影响沟通的最根本原因,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沟通本质,再找影响沟通的背后原因,最后看下这些原因,是不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共同点。从而做到首先,理解沟通,正面的看待沟通,直面这个“难题”到底有多难,为何这么难。再从而通过分析自身、他人或组织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达到改善与人沟通的水平的目的。
“我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他却还是要把他的想法去做,做完给我,我又再说一次,最后来来回回好几次,才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开始一两次,我非常客气,但是后来,我就没办法控制了,真的很难忍住不带情绪”
“如果遇到别人怼我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按照我的方式怼回去?”
“在事情处理过程中,开始给我安排的是这样的工作,我做好了准备,但是现场并不是这样,完全和开始的时候不一样,而且执行的时候,我提出自己的意见,负责人却告诉我,只要按他的意思去做就好,别提别的。在最后他也发现我提的是对的,但是,他并没有承认错误,也没有再提过这事。我特别想找他说清楚,但是,他却感觉我特别执拗,不听话”
“你不是说你懂了吗?为何还是没有做对?”
“客户说的是要这次的成交,我们公司的可能性很大,我高兴了好久,可是最后结果并不是我们,我的经理和我说我没听懂客户话里的意思。”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为何如此难以形成良好的沟通?尤其这种沟通不顺畅,会让自己受到很大的情绪影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先来看下说下沟通,是不是大家都真的知道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我们注意到,沟通,传递的是思想、感情,并且在传递的基础了,要有反馈的过程。最终是要一致、通畅。
那么,说明沟通至少不可能是单向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很好的诠释了很多沟通时遇到不畅,尤其是对方无法理解你“意图”的人心态。人在沟通前要注意,你的意思想要别人接受,那么就需要对方在思想层面上和你是有着一定的认同,并且在情感层面是通畅的,才可能实现。
很多沟通培训提及到,沟通有很多障碍会影响效果,环境不佳、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等客观的影响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可以被“忽略”掉,除非你办公室经常没事过火车,噪音不可能大到影响声音传递。
那么什么才是沟通中最大的障碍呢?我们从很多人的总结中摘取一些:
1.背景差异太大
不同年龄、国籍、文化、教育、职业、性别、地位、个性的人,对于同样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往往是许多沟通障碍的根源。
比如我在海南之初,吃馒头经常被我,你不吃饭吗?(只有吃米饭才是主食是这边大众的共识性认知);比如我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外企工作时,被一位官员在公司问了六个人才“猜到”是在找我,因为他一直在问某总在哪里,而在公司大家都叫我英文名字。“你们公司见了老总不叫叫总的啊?天呐,这完全无法理解!!!”
2.惯性思维限制
经验是把双刃剑,有经验的人可以通过这些经验来判断很多事情,但那些经验也容易让人形成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刻板、固化、自以为的印象,与别人沟通起来就容易妄下结论不欢而散。
比如坐我车子的同事看到前面车子停进车位很费劲,就得意的说“这水平,肯定是女司机!”...,然后,被验证后,总会不一起,“看看,没错吧”。……
3.不感兴趣、甚至讨厌
本很多人认为是沟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对方对表达的人不感兴趣,或者对这个人所说的话不感兴趣。这样完全不会给你合适的沟通结果。
比如:催婚的家长和“剩男生女”,家长推荐的见面,你如果不感兴趣,“哦哦哦,很好啊,知道啦,我会去见面的!”。再比如,女友激动不已“你知道吗,今天我给你点的我最爱吃的菜,你尝尝”,男友正在思考带你去哪“哦吃了两口了,电影十分钟开演,先走吧”……
4.知识、认知差异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拓宽眼界,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能够让人更有思想,语言更有深度。所以,聊天或者叫沟通时,太对对方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大概的判断或者了解。思想和管理逻辑不系统话,也是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长期存在问题。
笑话一则:
暴发户老板面试公司高管,“李经理,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啊?”,“陈总,我是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的”,陈老板双手合十,“哦,学的是佛学啊,好啊,这和公司管理有啥关系啊”
5.情绪失控、爆发
修养,中华民族几千年最提倡的这个修为,无论是哪一家之说,最后所修的无非不是控制好情绪,运用好别人的情绪。人,应该完全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跟他人沟通,或者做出任何的决定。以免语无伦次或口无遮拦,伤人、伤己。但反过来说,适当的、合理的,尤其是聪明的表达情绪,则是一件很有用处的事情,因为如果你的声音里没有一点情绪,对方对你的话语意图理解也会不完整。
情绪失调的情况下聊天可能变成这样:
A:“这件衣服真漂亮!”
B:“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不好看是吗?天天就看衣服啦?我早就知道你看不惯我了,爱咋咋地不行就分!”
A:“?.......”
6.表述不准确
表达困难或者不准确,常被人称作“话题终结者”。很多时候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词汇来传达自己的意思,或者是因为半路没完全摸清话题,就果断表达自己观点,这样的人通常说话没什么恶意,甚至是好意,但是表达出来意思就不太对了……
文邹邹的新毕业生:
A:“你愿意帮我把这份文件给总经理送过去吗?”
B:“嗯嗯,…我万死不辞”......各种黑线.....
这些都是在企业内部影响人与人之间沟通正常进行的主观因素,从上面这些因素中,我们能不能再找出它们的共性,汇总出更加根本的主观因素呢?其实是可以这么限定下,在企业内部沟通,是以企业为盈利这个目标基础,工作顺利高效完成为导向,团队协作配合、顺畅沟通为目的,我总结下来,一个关键词就豁然出现在眼前:尊重!这个态度决定了一切,首先是对公司、职业、工作尊重,再次就是同事之间的尊重。
再回头看以上几个所谓问题:
1、背景差异大、真的很懂的尊重对方的话,背景、文化差异,就多多了解,都到了一个公司了,你发现有某宗教信仰的同事,第一个要点,是接受,而你要接受,必须去尊重这样一个事实,然后才可能更多了解对方的各种特别需要注意的敏感地带;
2、惯性思维限制。从心底,首先要去尊重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人,如果不能尊重,你也会困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带着你的眼镜去看外面,而对方的惯性,你没有很好的尊重态度去接受,就不可能了解到对方,更谈不了理解。那么从心里“空杯”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现处的环境,不是不可能,其实很简单;
3、不感兴趣。无论是你对他人的事、话不感兴趣,还是别人对你的言行不感冒,其实都是很明显的不尊重。限定在有关系的人之间确实是这个道理,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当然可以不感兴趣,但是同事之间的事情,尤其是工作之中的人和事应该尽量去“感兴趣”,要自己先做到起码的标准,尊重别人和你说的话。你表现出来对别人事情的兴趣,也更多的会被尊重。而同样的,作为表达者时,也应该先评估下对方是不是会感兴趣,说的事情太无聊或是没有建设性,或是完全与对方无关,就很难引起对方听的兴趣,所以,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期望值不高,万一对方因为某些内外部原因,对你的话不感兴趣,被冷落了也就无所谓了。可以下次找机会说,或是先进行铺垫说明与对方的关系;
4、知识、认知差异。如果是在大社会环境下,当然差异会很大,但是同一个公司,差异会相对较小。即使有差异,出于尊重,在说话时,第一,自己要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比自己懂的多的地方,要能接受,不如人是要悉心求教。第二,如果你饱读诗书,千万别总是卖弄表现,而应该用对方可以理解的角度和可以听的懂的语言去与他人进行沟通。不然,其他人很难接受这种“非人话”的交流,沟通自然会受影响;
5、情绪失控、爆发,也是对人不尊重的表现,在老板、上司、平级、下属之间,如果你的情绪管控是一样水平的,那说明你做的比较到位。不管控制的如何,至少公平。但是,闹情绪本身就是极大的对人的不尊重。这点毋庸置疑。双方都对沟通对方尊重,就不会有任何一边逞一时之快的结果,可以想象。
6.表达不准确的“话题终节者”。这个情况有点特别,不能说完全是不尊重别人,只是因为很多原因导致了一些人,在没有听懂别人说什么的时候,就给出了评论,所以,多聆听,是最好的尊重。别做那个搞得情况尴尬或者好笑的人。同样,当这样的同事出现时,作为自己,千万不要只是讥笑、嘲讽这样的同事,或是背地里批评、批判他人,而应该主动解释之中的理解差异。可以参见我前面文章——对一个错误行为或选择的纵容,都可能毁了你的世界。
人与人的的关系有很多类型,相互有需求就人越在意对方,就会有更多思想和情感交流,之间的关系就会形成特殊的亲近,而互相没有需求,就会不在意对方,关系就只是各类外部强加的范围而已。相互在意对方的各种亲近(亲密)关系,如:家人、爱人、朋友、知音、同学、同事、战友....这些关系之中有强大的基因关系之外都是较为松散程度不同的后天形成的关系,而你对这个关系的“需求”或者叫“珍惜、重视”程度,决定了你对它的尊重意愿,最终也会影响关系的紧密程度。足够重视,就会足够尊重,这些关系之间的沟通,一定会高于或者强于更为松散的客户、买卖、办理事务、同小区邻居、路人等等关系。随着时代发展,比如网友、游戏好友、书友这类关系反而在虚拟世界里即为紧密,他们同样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彼此客服着很多沟通障碍。
所以,针对工作中同事(上级、平级、下级)之间多沟通,互相尊重是根基,因为这一类的沟通频次,是最密集的。如果你没有或者对方没有这个良好尊重,那么就不会有相互的感情交流,更无法做到思想统一,也就是沟通僵死。所以,明白了沟通是需要靠尊重的,而且除了客观的因素外,主观的几大因素,都需要注意克服,但是前提一定是心中有对他人充分、基本的尊重,就不会犯、少犯这些错误。同时,你的尊重,会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形成良性循环,自然大家之间的沟通和反馈也会不同。要及时留意他人对你的尊重程度,有时候不是对方故意不尊重,但是应该了解下成因,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尊重”产生呢,其实是因为没有“情感储蓄”,也就是说,你与他人的沟通不足够的多或是交叉不够多,而你有没有对他人进行真正的由衷的尊重,是关键,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而不一定可以感受到自己是不是同样对别人尊重。
当然,有很多人很容易看得出,有个最终极的“解决方法”,就是所有人在沟通时不加入任何情感、情绪的成分,“只谈事情,不谈情感、不谈人”。这样的理想状态尽量去靠近和尝试无疑会提升很大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但是,作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情绪,机器之间无疑是可以容易实现的,原因在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书《自卑与超越》,在书中他描述————“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但是,同时也认为追求优越的结果却有两重性。它既可以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起来。”
你是不是这样的一种人?你的身边又有多少这样的“自尊情结”很重的人?他们的这种情节是不是又各自程度不相同?这样,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何与人沟通有时很困难?同时,我们有这样的理论,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入得职场后,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要让自己过早的也变成这样一种“妄自尊大”、无法沟通的人呢?
自己做好了,但是对方还有问题,怎么办?难道我们碰到特别不懂的尊重别人的人,就这样放弃?其实不是,而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多面性,都可以找出合适、合理的方法,去与不同类型的人增进了解,加深感情。这就像一句不中听却很有价值对老话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世界,不是为了可以直接去改变它,其实你也不可能有能力改变其他的人或客观条件,然而,改变和调整自己,是可以让“你的世界”发生变化的。因为“你的世界,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最终,通过不断改善自身与他人的差异,通过先尊重他人,再达到与他人的良好情感和思想基础,再影响他们感动与自己的共识,这样看上去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其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都是可以实现的。而最终实现的结果,是不是最好的,还是要看你自己。你会发现,在一家公司里,总有人可以与所有人都沟通的最为顺畅,也会发现总有人与其他人沟通中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无论公司多大,总有一个做的最好的,也有一个做的最差的,而这中间的平均水平,往往代表了这个公司内部沟通的水平,这个水平越高,沟通越高效。现在借助工具,尤其是互联网、移动端的各类软件、APP、程序可以实现更好的,更高效的无人沟通,但是,你的文字水平,述事清晰程度,还是会影响到他人的接收。所以,每一个团队中的人,都应该努力向更好的学会尊重每一个队员,建立更好,更快,更准确的高效精准沟通,需要整个团队的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高度互信和互赖关系”,高度统一思想和情感,再加之统一制订标准,解决前面提到的6种沟通障碍,最终才可以实现最为高效的沟通。
最后送给在沟通和与人相处过程中有很大困惑的朋友几句很有启发的“鸡汤”。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