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技术移民鲧氏

夏后氏为了取得黄帝王朝的认同,自认为黄帝王朝中最不起眼的一支后裔,于是《山海经》上就有了这样一段记载——

黄帝生下了骆明;

骆明又生下了白马;

这白马就是鲧。[1]

太显眼的暂时还高攀不上。努力吧,先拿到绿卡再说。总之,夏后氏要取得黄帝王朝的认同,至少要拼上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机会来了。帝颛顼时代,黄帝王朝和共工氏翻脸之后,大打出手,问题也来了。

没人治水。鲧氏一族得以凭借营造城郭和擅长治水这两门独门绝技,成功上位。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

帝颛顼在位第三十年,颛顼生下了诸侯鲧氏[2]

也就是说,鲧氏之册封,标志着夏后氏作为代表黄帝王朝在最西南之影响力确立。

鲧氏虽然加入黄帝王朝,接受黄帝王朝的领导,但也不忘自出之本根,鲧之一字,便包含了鱼图腾的信息。

至于夏后氏之名号,则是后起的称呼。

要到帝舜时代,鲧氏一族之族长大禹受命治水,率本部落的一部沿嘉陵江而下,至古江州(重庆),再顺长江而下,至江、河、湖、海地区。

最终在治准时,又与安徽涂山氏部落联盟,至此形成了中原地区一支不可忽视,无比强大的政治势力——夏后氏。

那么,鱼凫王朝和夏后氏的关系如何呢?

大体而言,双方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根据考古发现证实,鱼凫王朝之势力范围主要在龙门山北麓西部,以松潘、黑水、茂县叠溪、汶川、理县、都江堰(原灌县灌口地区)为界,而夏后氏之势力范围则在龙门山北麓东部,有茂县营盘山史前遗址及松潘、茂县、汶川、理县、都江堰的夏后氏禹迹为证。

后来大禹就出生在今四川汶川县境内的石纽山刳儿坪。(汶川居然是大禹的出生地,我想这是很多读者不会想到的吧。)

鲧氏对于黄帝王朝来说,属于外来移民。外来移民被原住民歧视,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很难克服的一个问题。

当然了,世界上也是所有的外来移民都让原住民讨厌。有些外来移民,甚至连今天最强大美国人都巴不得用绿卡留住他们。

受欢迎的外来移民,大致可分两种——

第一种,属于有钱人,叫做投资移民。

不过黄帝王朝时代,中国人虽然有了财富观念,但是还没有发明出金银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因此,我们可以断定,鲧氏不属于投资移民。

第二种,属于高科技人才,叫做技术移民。

前面说过了,鲧氏之所以被黄帝王朝之第三任君主帝颛顼看中,乃在于这一族身负两门绝技。

一是营造城郭。[3]

一旦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肯定是要群居。

群居之后,先有村邑,后有城邦。

城邦之设,最初是很简单的用个土墙把大家围在里头。这个土墙呢,目的当然是用来抵御外敌的。

前面说过了,早在神农王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在陈这个地方兴建了城市。旧日的城邦越来越大,一个城市聚集了那么多人,就会有很多问题。[4]比如公共卫生怎么去解决啊。中国人,也很聪明,像陈这座城市就有当时最新发明的下水道设施。

而在黄帝王朝,根据文献记载,黄帝本人也是城市的专利持有人。黄帝本人据守涿鹿,先后打败来犯的炎帝和蚩尤,想来他对城池的主要发明和完善在于城防方面。[5]

但是黄帝本人就是死于涿鹿大地震之中,这就给大家一个警示了——黄帝王朝的城池的抗震功能实在太差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看到为什么在同一片相邻区域,有的房子破损严重,有的则安然无恙。

原因何在?就是盖房子不是材料好的就行。

只有经过良好抗震设计和施工的房子,才能在大地震中得以保全。这自然是大家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大家得到的深刻教训,

那么,鲧氏这一族是从四川岷江河谷一带出来的。岷江河谷发育在一条巨大的活动性断裂带内,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异常显著。这里是强烈地震活动带,在地质历史和历史时期内曾经发生过若干强烈地震。[6]

在上古时代,虽然没有太多的资料去证实,想来情况也不会好到那里去。鲧氏世代居住于此,对于城郭之营造,可能首重于抗震。天天被震,再笨的人,多少也要震出一些“经验值”来。营造一个能够抗震的城郭,对于黄帝王朝来说,完全是求之不得高科技了。因此,鲧氏一说出自己的特长,黄帝王朝立马表示欢迎,也是意料中事。

治水专家

鲧氏的第二门绝技则是治水。

岷江河谷属于长江中上游,我们一提起中国历史上的洪水灾害,就会条件发射的想起黄河发大水。其实呢?长江,特别是长江中上游的水患,也很惊人。

给中国人带来伤害一点也不必黄河轻。比如11年前的长江大洪灾,要动用举国之力才能克服,持续百日,29个省份,2.3亿人口不同程度受灾,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84亿元。

如果现代中国不是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这样的洪水,必将造成饿殍遍野的后果。只不过长江中上游历来属于边疆地带,而黄河位于中原腹地,历代帝都多集中于此,一但发起大水,论起政治上的影响力,黄河是远远超越长江。

中国的这种意识自古已然,无足多怪。鲧氏世代居住于岷江河谷,在水患的直接威胁之下,整个族群还能是繁衍生息,不断壮大,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则必非偶然,全是因为他们身负治水之绝技的缘故。

帝颛顼之所以在平定了共工氏之后,起用鲧氏,道理也在这里。黄帝王朝将本来负责治水的共工氏彻底打压下去,再使唤共工氏治水,先别说共工氏愿不愿意尽力,就是帝颛顼自己本人,恐怕也觉得于心不安吧。

再则,共工氏不惟与炎帝一族之祝融氏,还和黄帝一族的重黎氏,以及上古之望族女娲氏之后后土氏联姻通婚,一直是黄帝王朝历朝以来分量最重的政治势力。

经帝颛顼、帝喾、帝尧三代,共工氏最终抵达权力之巅峰,成为百揆(国务院总理)。帝颛顼时代的共工氏治水经验诚然丰富,可是现在的这位共工氏已经是久不实战。虽然一直挂个防洪治水总指挥的头衔,但是实际干活的,应该就是鲧氏这一族。

毕竟外来移民之高技术人才,向来要求不高,不会和政府讨价还价,容易使唤,干活拼命。鲧氏就是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地位稳步提升的。最终成为黄帝王朝一方方伯——崇伯。[7]

崇是地名,今地不详了。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大抵认为是今山西省西南部地区,亦即夏初禹都故地,夏人有过一次迁徙,从河南的伊洛地区[8]迁居到了山西的西南部。

考古发掘业已证实,山西省西南部应该是夏人活动的重要区域。称之为大夏故墟。[9]帝喾时代,黄帝王朝定都于亳,便位于河南的伊洛地区。而帝尧时代,黄帝王朝定都于平阳,便位于山西西南部。

可见黄帝王朝是很需要鲧氏一族之技术,每次迁都,都不忘记携带上。毕竟每迁一次都,城郭都要重新设计营造的。[10]

最终,鲧氏得以进入黄帝王朝之政府中枢,并出现在帝尧私下召开的第一次接班人的吹风会上。

然而,所花的时间实在是太长太长了。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我们算一算就知道了。鲧氏是在帝颛顼主政第三十年,得到黄帝王朝的认可,取得了绿卡身份。

帝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下来继任的帝喾在位六十三年,帝挚九年。帝尧在位第六十一年,下令崇伯鯀氏治水。[11]

78-30+63+9+61=181年啊。

然而鲧氏即便是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作出的贡献,黄帝王朝上下,无人可以取代。[12]但,还是不被黄帝王朝最高统治者帝尧认同。

帝尧甚至不客气在所有群臣,当着鲧氏的面前指出——

“唉!鲧氏这个人啊,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13]

所谓的打人不打脸,帝尧用人之际,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说出这样的话,群臣无人异议,看来大家都是认同帝尧这个判断的。

难道仅仅是外来移民歧视,都181年过去了,鲧氏一族这么努力,这么拼命,为什么没能取得黄帝王朝的认同呢?再说了,根据文献的描述,帝尧本人也不是一个歧视外来移民,并会当着大庭广众之下做出羞辱行为的君主。

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还好,今天,我们有很多考古学者、文献专家一直在努力,大致可以破解了这个千古之谜。

要谈这个谜团之前呢?先来谈谈今天一个国际常识,至少是很让中国人郁闷的常识。

[1]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山海经》

[2]三 十 年 , 帝產 伯 鯀 , 居 天 穆 之 陽 。 (《 大 荒 西 經 》 注 引 《 竹 書 》 曰 : 「 顓 頊 產 伯 鯀 , 是 維 若陽 , 居 天 穆 之陽 。 」

[3]《吕氏春秋.君守》篇说:“夏鲧作城。”

《礼记.祭法》正义解“鲧”,引《世本》说他“作城郭。”

《水经注》卷二“河水”下引《世本》说:“鲧作城。”

《广韵》卷五引《世本》谓:“鲧作郭。”

《礼记·祭法》正义引《世本》云:“鲧作城郭。”

《路史·后纪一》注引《世本》谓:“鲧置城郭。”

也就是说,鲧氏持有城池发明之专利权是大家都公认的。

[4]“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弗能守也。”——《汜胜之农书》

[炎帝]乃课工定地,为之城池而守之。”——《路史·后纪》

[5]“黄帝始立城邑以居。”——《淮南子·原道训》

“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 ——《史记·封禅书》

《事物纪原》引《黄帝内传》说:“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阙。“又引《轩辕本纪》云:“黄帝筑邑造五城。”

[6]根据学者统计,仅自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来,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18次。属于地震活跃的不能再活跃的地带了。

[7]《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帝王世纪》云:“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左氏传》曰:‘赵穿侵崇是也。’”

王夫之《稗疏》则认为:“此崇国必在渭北河湄,虽与秦,而地则近晋。”

[8]夏王朝之二里头遗址便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

[9]夏朝前期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西的西南部。史籍所谓“夏墟”的范围,应西起龙门,东到太岳,北与吕梁山接壤,南至黄河边。相传禹曾都安邑,而安邑正是夏墟的中心地带。1975年,考古工作者为寻找和探索夏文化,对夏县东下冯遗址发掘,认为东下冯文化与夏文化密不可分。

东下冯文化在“夏墟”的中心地区分布十分密集,多达35处之多,其中临汾有29处。这与周人所谓的“大夏”、“夏墟”方域正相契合。

[10]《吴越春秋》云:“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二引《博物志》载:“处士东里隗责禹乱天下,禹退作三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盖禹始也。”《艺文类聚》卷六十三引《博物志》云:“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

[11]六十 一年,命崇伯鯀治河 。——《竹书纪年》

[12]即便鲧氏后来被诛杀,但是治水的使命还是只能由他的儿子大禹担任,就可以知道,鲧氏一族之地位,确实无人可以取代。

[13]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尚书·虞夏书·尧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