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名本汉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宋贺铸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参见《词谱》卷十五。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宝马雕车:指装饰豪华的马车。
凤箫:指排箫。
玉壶:比喻明月。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阑珊:零落冷清的样子。
赏析:
上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夜,花灯无数,东风拂过,好似千万树鲜花盛开,焰火纷飞,好似夜空中繁星如雨般飘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数不清的花灯,璀璨的灯火,渲染出元宵夜热闹、绚丽多彩的场景。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作者继续写元宵夜热闹的场景,装饰华丽的马车经过,散发着芬芳,凤箫声起,明亮的月光在空中流转,各式各样的鱼龙花灯在夜晚舞动。作者充分调动起视觉、听觉、嗅觉,以喧闹的动景,叠加光影,建构起一幅热闹非凡的夜赏花灯的动态图。
下片: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作者在此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蛾儿雪柳黄金缕”本指妇女身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所描绘的形象更为生动鲜明。女子们盛装一路走来,说笑着,身上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此处从上片热闹的场景切换到人物描写,从而自然引出作者心中理想的“他”。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人群中千百次地寻找她,不经意地回头,却见那人在灯火零落、冷清之处。此三句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也为此词主旨。此处的“他”,高雅脱俗,好似一束光,百般寻觅未得,忽又偶然相遇,这份惊喜,足以支撑词人走过失意的人生。“他”为词人心中的理想的化身,是心中的自己。词人满怀一腔爱国之情,清高、孤芳自赏、不同流合污。词人因主张抗金,屡受主和派排挤,平生未得重用,后退隐山居。
作者通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上片极力描绘了元夕的空前热闹,宝马雕车,华灯美服,盛装女子,笑语声喧,只为了突出体现下片结句灯火阑珊处的“他”,使得“他”的形象无比高洁,美好。作者塑造出这一高士形象,却又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