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在一个非常喜欢的小众电台,听过一段关于烟雨江南的呢喃——诗情画意的周庄。主播用一把低沉好听的声音,向我讲述了周庄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富安桥下戏子与富家公子的爱情、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的半世恩怨、当垆劝酒的阿金姑娘与迷楼集、三毛和三毛茶楼......
我终于还是来了,站在你的怀抱。为了追寻那些早已尘封,却刻进你骨子里的故事。温婉淳朴的周庄,饱经风霜的周庄,你的一砖,一瓦,一桥,一巷,都经年累月的承载着那些跟你共存过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故事。
路过沈万三水冢,冷冷清清的孤立在景区外面。想来,你也曾为他哀戚过吧。富可敌国仗义疏财的他,最后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悲惨结局。
而万三蹄,却要热闹的多,景区几乎随处可见。据说,当年朱元璋不怀好意的请沈万三吃饭,饭桌中就有一道猪蹄,皇帝有意问他那是什么,若他说出猪蹄二字,便是冲犯了皇帝的姓氏。聪明的沈万三急中生智,说那是万三蹄,用自黑取悦了皇帝,也保全了自己。从此万三蹄便成了沈万三的菜,也自然成为周庄的招牌,来周庄不吃万三蹄,简直算得上白来一趟。我们在进入景区之前,被沿途招揽生意的阿婆拉进了大门口那家富贵茶楼,点了万三蹄,白鱼,阿婆菜,莼菜汤等特色菜,万三蹄味道还可以,就是咸的有点凶。
一路沿着青石板,就走到了双桥,那确实是你腰间的双桥,也是陈逸飞笔下的《双桥》。只是画中的它们站在树木凋零的秋天,没有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更简洁更直白也更冷清。
上了桥往南走,不远,就来到张厅。张厅原名怡顺堂,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张姓人家,改为玉燕堂,具体是谁的家,景区介绍里并没有多做交代,只说俗称张厅。占地1800多平方米,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天气太热,游览的比较潦草,蹭了几个导游,听了几段故事,便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
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成石拱桥,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又安,心诚可见,后人永不忘怀。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为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没有事先做攻略的我,初时以为是沈万三的故居,进去看了才发现,其实和沈万三关系并不大,是他的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建成。‘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走马楼需要另外买票,感觉稍有点不值,便没有进去游览。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摆着传说中的聚宝盆,游人可以投掷硬币许财源广进的愿。沈厅过道里精心策划了一组铜版画,讲述了沈万三传奇的一生。虽然不是沈万三居住过的地方,可竟也处处都有沈万三的痕迹,当年的江南首富,至今仍在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
阿金的迷楼,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原籍镇江,因擅长烹饪便携眷迁徙周庄,做起酒店生意。夫妻俩年过四旬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阿金长得美,又深得父母宠爱,连缠足也在她的抵制下免了,由此得了个“大脚观音”的雅号。求婚者踏破门槛,但父母不舍阿金远离膝下,便守着双亲当垆劝酒,张罗顾客,小店生意十分红火。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慷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结为《迷楼集》流传于世。因此,周庄迷楼名声大振。依水傍桥的小楼,令人着迷。酒家女阿金的故事,更是让人心向往之。
沿中市街小巷向西,就能看到三毛茶楼。茶楼陈设并不十分精致,但这么多年来,很多爱三毛的人,从五湖四海赶来这里,只为了追寻三毛的踪迹。三毛爱周庄,1989年4月13她来到周庄,烟雨蒙蒙如诗如画的周庄,处处透着故乡般的亲切感,她连连说来迟了,我来迟了。后来在信件里,她还说,我的心灵曾经受了人生的三次震荡,第一次是19岁游法国巴黎见到埃菲尔铁塔,第二次是丈夫荷西的死,这次是回到故乡,回到周庄就常常流泪,怎么也克制不住。三毛一直许诺还会再来周庄,而周庄也一直在等三毛,只是再也没等到......如今,我也赶来这里,只是想看一看茶楼墙上挂着的三毛的老照片,读一读三毛和茶楼主人张霁寒先生来往的信件。这个自由洒脱的灵魂,曾经亲吻过周庄的一朵油菜花......
周庄,你饱经风霜,
却仿佛从来不知疲倦,
永远站在那里,
等我们到来,又走远。
只为那短暂的擦肩,便可等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