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佳期如梦
几年前,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刘媛媛的最后一篇演讲《寒门再难出贵子》, 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儿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 流传非常广泛,影响很大,点击量和收藏量都很广泛。引发了大家的探讨,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
刘媛媛获得了当年的总冠军。直至如今 ,她的演讲依然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处她调侃自己,“还算不上寒门,她们家连门都没有”。
另外一处在结尾时她说“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生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每次高考过后,关于高考状元的关注也是空前的,我们发现大城市、中产阶级和高知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这其中当然不乏贫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出人头地的信念努力读书,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也不可否认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很多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所受的教育资源有限。
教育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思维意识密切相关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全世界都是普遍问题。
在探讨教育问题的背后,我们来看另一个关键词“贫穷”。
壹 《贫穷的本质》一书
本书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才是贫穷,二是如何理解“贫穷陷阱”。
本书研究了穷人面对饥饿、疾病、教育、人口等一系列问题时的行为和选择,并且分析了小额贷款、存款、创业、选举等方面对穷人进行政策倾斜所产生的效果和局限。
书中有一个结论很有意思:人们都有自制力差、时间不耐(宁有一鸟在手,不愿众鸟在林)、懒惰等毛病,并且穷人只所以一直陷于“贫穷陷阱”,原因就在于穷人因为没有资源,很难从这个陷阱中跃出。
贰 贫穷陷阱的恶性循环
作者认为贫穷陷阱的恶性循环。这一点不论从世界和国家层面的宏观意义上,还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个体上,都是存在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旦落入这个”陷阱“(就是财富价值或者收入低于某一水平),就有可能发生恶性循环。
如同中国有句话:越穷越见鬼。这是最可怕的。为什么可怕呢?这个陷阱里面都有什么?全球和国家层面宏观性,我们无法做点什么,那就来看看个体上,一般都有什么事情在这个陷阱里发生,了解这些,我们才可能摆脱进而跳出来。
1、穷人可能无法获得足够有效信息。
2、穷人可能更不理性、更没计划性、更懒惰、甚至更肤浅。
3、穷人可能面对更多责任负担,进而精力分散无法专注。
4、就算穷人开始创业也可能无法获得大成功。
5、这个社会天生就对穷人不利。
叁 我们要怎么做
《1984》的作者作家乔治·奥威尔,他曾经对“贫穷”这个词下过一个精彩的定义——“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也就是说,因为匮乏,因为资源的稀缺,让穷人的视野被遮蔽,只顾得上眼皮子底下的事,他们看不到更广阔的可能性,更长远的未来被从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拿掉了。
“穷人思维”确实存在,但问题是,这是穷人本人的责任吗?是一种他们天生就有,而且还没法改变的个性特征吗?未必。不是他们因为有这种“人格缺陷”,所以穷。也许情况正好相反,是因为他们穷,时刻面对匮乏,所以才有这种“人格缺陷”。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
1.学习能力:获得足够有效知识和信息避免错误的决策。
2.理性:善于计划自己的生活,保证不被人性打败。
3.专注:不论如何困境,都要区分轻重缓急,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4.主动向富人靠拢:学习富人思维,争取更多机遇。
我们还应该从中学会收获,明白贫穷陷阱的负面,有助于避免我们掉入,即使掉入知道如何自拔。
同时,穷人不应该是口头上传统意义的贬义词,也不是一个歧视性名词,至少在学术面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直面它,研究它。我们研究它,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