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想和你聊聊内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早以前就想写下这篇文章,直到今天也不知道如何说起,也读过很多关于内向的文字,也看过很多关于内向的视频,看完之后斗志满满,等再遇到一些事还是对这种性格不能释怀。

可是那又怎么样?我不想改变了,就让它顺其自然吧。


真的需要改变吗?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这样问过自己,她说:当然啊,你这种性格将来走向社会是没有优势的,社会需要能说会道的人。

于是,我参加了院里的辩论赛,在自由辩的时候,我作为四辩就是没有说一句话,评委也都提到了这一点,当时在场的有30人左右,感觉所有人都在看我。

第二场比赛,我暗自下决心这次一定要说话,那一天我很紧张,整个身体都在发抖,这一次,我成功的克服了自己,100多人的比赛场上,我敢于和对方辩论了。

可是,后来呢?有人问。

后来,还是老样子,依旧不喜欢在人群中说话,依旧很沉默。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

试图去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性格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

我又问自己,真的需要改变吗?

不需要!

做不到侃侃而谈,那就沉默不语好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还好,这个社会越来越包容,内向的人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每次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都会对有关内向的书情有独钟,因为在书里,我知道,我自己并不是那么糟糕。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里说大部分的企业家,领导者都是内向的,安静的。我开始把自己向他们靠拢,我还是有机会能成为一名高层人士的。

就是我们懂很多道理但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尽管读过再多的关于内向者优势的书,有时,我还是很讨厌自己的性格。

身边的人也说她们内向,但是她们依旧很能说啊,我想,她们一定是骗我的。

我曾想,世界上真的有像我这样内向的连自己都有点讨厌自己的人吗?

能有人接受这样的我吗?我是不是要孤独终老了?

有时候,我很感谢互联网的出现,之前在虚拟的情境中,我可以考虑我想要说什么才回复对方,不至于像现实中接不上话就很尴尬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渴望一个人的靠近,又害怕有人靠近

不喜欢与人接触,这样的性格也是很不讨人喜欢的。

有人说我眼光高,其实哪是眼光啊,只是防备心里太重了,一个人的靠近就以为带有目的。

我也曾渴望两个人,可是又害怕我身上的刺会扎伤他。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我还是一个人走下去吧。

看《欢乐颂》的时候,我想我就像安迪一样,不喜欢任何人的靠近,上大学后,室友贴近我的耳边说话,我都不适应,搂一下我的腰都要快速躲开。

嗯,我可能真的无药可救了。

周国平说: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意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意费劲显得自己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能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独处对于我是最轻松的状态。

曾经在一节课上老师让我们写出十件近期让我们感到有压力的事情。我写到:没有与自己的独处空间。

我喜欢寝室里就我一个人,哪怕我什么都不做。

现在,我还是会讨厌这种性格,但我已经学会去慢慢接受了。

一个人独处,并不是只丢下一切躲起来,而是回到那个最纯粹的自己。


大家好,我是凉城未凉,去医院拔了智齿,也算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手术了。花了本宝宝1000块钱,心疼的要命,同时也感觉获得了新生一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周又结束啦,在深圳的第一周,感觉和在运城完全不一样,深圳这里有很多美食,也不算很多吧,因为运城不靠海,所以运城没...
    张帅达阅读 174评论 0 0
  • “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一边幻想自己身上生出无遮无拦的双翼,一边强烈地预感到我这 一生恐将一事无成。”
    安引阅读 132评论 0 0
  • 作者:易未来(沪江Web前端架构师)本文转自互联网技术联盟(ITA1024)技术分享实录,微信公众号:ita102...
    iKcamp阅读 1,061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