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老成渝铁路的历史情怀和新成渝铁路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7月7日,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大美中国,辉煌道路”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踏上重庆至成都的路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7月18日,团队成员通过线上形式采访到《巴山飞虹——成渝铁路主题美术文献作品展》——重庆美术馆的相关工作人员。
7月7日早,“大美中国,辉煌道路”社会实践团从重庆西出发,乘坐新成渝高铁,感悟沿江高铁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出北上多向对外辐射的高速客运通道的便捷与战略性意义。首先,成员在重庆西站了解了列车的途径站点以及高铁时速,轨道类型、标准,设备设施,运营情况等概况,体会到了高铁的提质增速,以更短、更快的线路连接成渝“双核”,推动成渝之间形成高密度的通勤流。成员通过查询成渝高铁时刻表发现,高峰时期最短发车时间已达3分-5分一班,平均间隔缩短到20分钟,这大大地提升了跨省通勤的乘客的出行便利度和幸福感。随后,乘坐高铁途中,经过众多隧道,包括大安隧道,新龙泉山隧道,新中梁隧道等。其中新龙泉山隧道是成渝高速铁路最长、最险隧道,建设过程克服恶劣的地质条件,这也映射了老成渝铁路的筑路精神。此外,由于隧道在改善公路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隧道促使新成渝铁路缩短行程时间,并且体验感平稳舒适,没有颠簸。成渝高铁基本与成渝铁路平行,经过成渝铁路沿线主要城市,例如:永川、隆昌、内江、资阳、简阳等,从前的成渝铁路顺河谷蜿蜒曲折,而如今的成渝高铁以高桥长隧截弯取直,缩短了成渝距离。
新成渝高铁的空调系统充分考虑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交汇时没有明显的耳部不适感,“静音车厢”服务成为成渝高铁新风尚。成员在与乘务员的交流中,了解到成渝高铁还推出了“四个公交化”:产品公交化、购票公交化、乘车公交化、服务公交化,为旅客提供了更舒心、舒适、舒服的出行体验,为成渝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新道路。从计算机打印的红票到扫码进站,购票乘车流程更新升级,缩短时间、简化繁琐步骤。从分发盒饭,过道拥挤到扫码点餐,一顿巴渝佳肴的时间就是列车的行驶时间。最后,历时1小时41分,高铁到达成都东,沿途重庆的群山连绵,错落有致,静卧于四川盆地之中,四川区域内盆地的特征和成都平原的结合,忽高忽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乘坐的舒适感,只是从窗外的风景感受到起伏,地势的变化见证了从最初绿皮车到现在和谐号、复兴号的峥嵘岁月,高铁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7月18日,团队成员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重庆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线上采访实践。在交流中,工作人员谈到希望“成渝铁路”为主题的展览——“巴山飞虹”能深入解读成渝铁路的重要社会发展意义和价值,构建一份社会主义美术叙事的样本,探寻七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所蕴含的中国精神。结合老成渝铁路暂时关闭,处于整修状态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本次策展和整修这两件事处于成渝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都是时代向前进步的具象表现,前者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后者是交通枢纽的革新。
沿着铁路看成渝,连接着四面八方的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一大命脉,七十年前见证了第一代开路先锋的英雄事迹,七十年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当代社会需要传承历史文脉,升华铁路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互联关系,实现历史情怀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
作者:孙斯檑
摄影:孙斯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