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游泳啦!”
这篇文章拖了一周多了,一直没动笔。一是因为懒,二是因为一周前自己在泳池里扒拉着能往前游,能游多远就看自己这口气能憋多久。这一周都在练习换气中度过,实在是没有自信敢振臂高呼:“我学会游泳了!”
大约在一个半月以前开始,我和龙哥每天晚上去游泳。除了中间有几次泳池维修,和我参加培训的一周,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泳池里渡过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而我,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已于昨天晚上轻松来回游个五六圈。我想说的是,学游泳的过程,我在龙哥身上发现好老师的品质,在自己身上也再次感受到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克服对水的恐惧,先让自己漂起来。
憋一口气,手脚并用,能在浅水区来回游一游。
以上“技能”基本是在一年半以前在龙哥的陪伴和指导下已经完成的。
“媳妇儿,你的手这样不对,往下划的时候得感受到水的阻力。水给你一个向上的力,轻轻一划,就浮上来了。”
“媳妇儿,你看我怎么划的。”
“媳妇儿,你的脚这样蹬,没有力度。要这样,这样。”龙哥说着就开始划拉,伸出去脚之前先把脚绷直,然后使劲儿蹬。“来,我扶着你练一练。”
......
练习游泳的日常,我从更衣室到泳池时,龙哥往往已经游了两圈热好身了。走到泳池,龙哥来到我身边,开始边观察,边指导。
龙哥细致的指导、在身边守护着,我很有安全感。但是偶尔也有摩擦。
摩擦来源于,刚指导完我胳膊怎么划水,游了没一会儿,正在感受胳膊的力度。龙哥又开始指导起怎么蹬腿。看着龙哥教得这么耐心,我默不作声地认真听着看着,然后继续默不作声地练习、感受。
第二天早上,我俩去爬山。“老公,你知道吗?昨天晚上你指导我游泳的时候,你刚指导完我胳膊,我还没练习好,你又说我腿蹬得不对,怎么哪哪儿都不对呢?要不是我能感受到自己昨天晚上游泳是有进步的,我会很沮丧的!你指导完一个动作,要等我练习啊,而且也要反馈给我这个动作练得怎么样了,练好这个再去练下一个,这样也会有成就感啊!”怎么样?是不是说得很有道理?自己的这番话得到龙哥的认同,同时也提醒了做教师的自己,目标小而集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给学生时间练习,然后再反馈。
“老公,今天晚上我需要多练习,你理论上的指导还有示范已经差不多了!”
理论指导、示范,转变成自己的技能,最需要的就是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试错,调整姿势和力度。观察身边的游泳者,有时幸运的话,还会碰到专业教练在上课,我会悄悄地蹭蹭课。在蹭课的时候,发现教练教的与龙哥教的有不同时,把龙哥叫过来,讨论一番,继而接着练习。
所有的学习,无论教练教得多好,最终都要靠自己在练习中不断摸索,找到规律,掌握技能。
能从这头游到那头,穿越中间的深水区,需要克服的是对深水区的恐惧和学会换气。
“媳妇儿,我学会换气了!我教你啊!”暑假前培训期间,我虽然没能跟上每天晚上的游泳,但龙哥可是一天没落地去游。其实,龙哥会游泳,是他小时候野路子学会的,并没有接受过正宗训练,有些动作并不规范,且他也不会换气,能一圈圈地游,靠的是自己个子高,不怕在深水区淹没,还有就是他能仰着头游,中间没有换气的苦恼。不过,为了能帮我度过“换气关”,龙哥还是很认真地跟着网上的小视频规范动作、学会换气。
“媳妇儿,你在水下用嘴和鼻子同时呼气,呼出80%,抬头,吐出剩下的20%,然后大口吸气。就像这样。”龙哥吸了一口气,把脑袋扎到水下,只见一串串水泡咕噜咕噜地冒着,然后一只脑袋冒出来,迅速吐气,然后又吸气......循环往复......“媳妇儿,你试试!”
龙哥拉着我的手,我深吸一口气,脑袋扎进水里,然后我就漂了起来!“咕噜咕噜”......“老公,我怎么漂起来了,而且吐气的时候全是气泡。”“嗯,漂起来也没事儿,就是会有气泡,睁开眼睛就行,别闭眼。”
一下、两下、三下......“嗯,就是这样!”看来龙哥很满意。不过,确实不再那么憋气了。
学会了换气,我发现自己扒拉一下就能游出好几米。不知不觉就能到深水区。只是换气的时候不是嘴巴闭晚了就是开早了,水总是能灌倒嘴里。
“放轻松儿!没事儿,人是沉不下去的!”
“没事儿,我在这儿呢!这里没不了你!”有时,龙哥从这头走着看我游到那头;有时,龙哥倒着游,一边游一边看着在水里努力“挣扎”的我......
龙哥的鼓励,我的勇敢,慢慢克服了对深水区的恐惧。
在龙哥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好老师的品质:耐心、观察细致、不断学习、及时反馈与鼓励。
而我呢?不断探索,敢于尝试,认真观察,专注感受,及时与“老师”交流!这些是不是也是好学生必备的品质呢?
陪伴的过程,总能一起成长,也总能与美好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