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在交谈中说了她的困扰,她说10岁的儿子在学校里经常遭到同学的欺负。
这位妈妈描述说,孩子在一次沙盘游戏治疗当中,把欺负他的同学,也是跟他在学校里玩得最好的同学,用一个“大老虎”的来表示,把他的老师也比作了“大老虎”,而把自己比作一只“小狗狗”。
这位妈妈最大的困扰是,老师是权威,用老虎来表示,我理解,但在面对同龄的同学这只老虎欺负的时候,为什么不敢还手?为什么做不到还手,只能眼睁睁的被别人欺负?
这位妈妈说到这里的时候,非常的生气,情绪很激动,眼睛红红的、有些湿润。看她有些激动,我也被她情绪感染,沉默了一会。
然后我轻声说,“听起来,你有些愤怒,又很无助。一个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的确是很危险的。我想知道,在沙盘游戏治疗里,孩子把你比作什么呢?”
她说,“孩子把我比作一只猫咪。”
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孩子把她比作“猫咪”。说到这只“猫咪”的时候,她觉得这只“猫咪”是温柔的,脸上是害羞又满足的表情。
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孩子的性格以及人际交往模式,最初的形成都是在跟与养育者的互动当中形成的。
但是她的回答让我顿时觉得,好像……无从下手,因为跟孩子的互动中,似乎没有问题。孩子可以放心、大胆地跟猫咪(妈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愤怒情绪、坏脾气也可以得到释放,并没有压抑,或者不敢表达的情况存在。
我正思考如何是好,接着她又继续说,“其实这也是这两年的事情,之前的时候,我自认为在他心目当中应该也是一只“老虎””
她再三强调说,我不知道孩子怎么认为,但是我觉得我那个时候的确是这样,我经常会冲他发脾气,那时候我很嫌弃他,“你怎么是这么个性格…?”“怎么这么个样子?!”……“你离我远一点,我不喜欢你靠近我!”
我心里很难过,替她的孩子,也因为她现在的内疚。
她继续说,为了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阳刚一点的性格,我给孩子报了搏击课程,希望孩子有力量一些。在受欺负的时候,不要再那样畏缩。
她长叹一口气“我觉得很愧对孩子,因为孩子最喜欢踢足球,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现在又不能踢。”
我问,孩子身体的问题可以说一下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能踢球了呢?
这位妈妈说,是因为孩子的脚踝关节上长了一个囊肿,当然并不是恶性的,但是呢,也已经有乒乓球那么大了。大夫明确表示不可以踢足球,我就觉得孩子唯一的爱好,也因为身体的原因被剥夺了。
孩子药物保守治疗半年多了,但是我们去复查的时候,还是像以前那么大,并没有变小,但是我告诉孩子说:你已经好了,没有任何问题了,你跟别人一样。
但是孩子仍然疑惑“那为什么我还不可以踢球呢?”同时呢,我跟学校的老师们也说过这个问题,像其他的体育活动,比如说游泳,乒乓球什么的是可以的。
但是学校的老师,也不会让他参加任何的集体运动,可能觉得负不起这个责任,虽然我跟老师说过很多次,我孩子虽然身体方面有病,但是这些是可以做的,是没问题的,除了足球之外,会有一些磕碰到的一些激烈动作不可以,但游泳是很温和的,并没有问题。
但是老师们仍然在游泳课的时候不允许他参加,孩子他就会很疑惑的问我,是为什么?
这时候她开始抽泣……拿起了纸巾。
她冷静了一下,很有力地接着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把孩子接出来,我带他去上游泳的私教课,你想啊,因为我们请的私教老师,他学的会比其他孩子更快,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我儿子不比他们差。
我很好奇一个问题,“其实孩子学习了搏击,也是不适合剧烈打斗的是吗,因为也有伤到脚踝关节的可能?
她说,“嗯,对啊,忘了,他反击打回去,也是不适合的。”
“其实,不被人欺负,只是有心理能量,可以竖立界限,就足够保护自己了是吗,并不需要以暴制暴。”
“是的,是的,我不希望他以暴制暴,他能坚定自己边界,有保护自己的能量就可以了。”
“你觉得孩子不可以比别人更差,是不是你不能接受孩子,是“不好”的,是“生病”的。你内心是否接受孩子,只是跟别人不同,而不是“不好”的吗?”
这位妈妈痛哭……
“他就是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啊,他的身体状况很危险,有可能这一生都没办法做一些体力工作,甚至影响将来的娶妻生子……”
每个人都一样,我们只是不同,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都是上帝的成品—— 一个完整的生命。这样的心态与孩子互动的时候,也许对他来说,是最抱持的妈妈。
二
我推荐给她一部今年刚上映的电影《奇迹男孩》,这部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是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小男孩,经历了无数手术矫正以后,仍然还是与常人差距很大。
因为他的出生,他的母亲从此放弃了学业与事业,不仅做他的母亲,还承担了家庭老师的工作,直到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父母亲希望男孩能融入学校,融入集体生活,毕竟他将来是要在社会中生活。
从学校生活的适应中遇到重重困难,被排斥、被嘲笑、被朋友背叛,到最后用自己的优秀,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重。男孩和父母以及他的姐姐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但最让人动容的是男孩父母对他的接纳态度。在男孩进入学校集体生活之前,他从来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即使在被别的同学评价是怪物的时候,他仍然能从父母那里,获得积极的抱持。
我简单讲给她听之后,希望她看一下,能有所启发。“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原因在哪里,从儿子把你比作小猫咪来看,你做的很不错,你现在更多的是着急他的成长太慢了,是吗?”
问到这里的时候,她哭了,边说,自己很内疚。
内疚的是,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她跟老公的感情不好,她非常嫌弃她老公。在嫌弃老公的同时,她觉得孩子跟老公又是同样的性格,就是“文弱”。这位妈妈衡量再三,用“文弱”,“书生气”来形容她的儿子。
这位妈妈心里接受不了一个文弱丈夫,也就接受不了文弱的儿子,因为这对父子有同样让她难以接受的特点……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这位妈妈接受不了的是 ——“自己身上的文弱”。
在她没有意识到,她接受不了“文弱的自己”的时候,就把“不好的文弱是”投射给了老公、儿子。把对自己的讨厌与排斥就转移成了,对老公、儿子的讨厌和排斥。
三
就好像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特《爱》中的诗句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
同样,我们讨厌一个人,恨一个人,也是因为此:我讨厌你、排斥你,恨你,不是因为你的样子,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太糟糕了,实在让我无法面对,更不要提“接受”。
我们往往经常会因为特别讨厌一个人,最后想在好友中删除TA的联系方式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这等同于绝交。
例如,一个以前共事过的大姐,是一个强势、控制欲极强的“女魔鬼”。从这个大家给她起的外号,你可以感受到,大家对她的印象。
这位大姐,见谁都是要指责两句的。工作做好了,应该的;做不好,她会认为你就不应该在这个地球上存在。
在大家纷纷离她而去之后,我坚持到了最后,但是到最后,我真的感觉自己“很差劲”。
我们项目结束之后,我离开她、删除她好友的原因,是因为,跟她在一起的那个“我”并不好,即便不再有交集,每次在通讯录看到她,都会让我想起自己当年的“不好”。
这种感觉依然会刺痛我。
我再也不想看到她,是因为再也不想看到她眼里的那个“我”了。
因为,我本可以不那么“差”。
比如,我在父母的眼里是聪明的,思维敏捷的,温暖体贴的。
比如,我在朋友的眼里总是美好的,即使我情绪不佳的时候,也是另一种“意境”。
比如,我在孩子们的眼里总是带给他们新鲜的、好玩的乐趣,并且像个朋友一样永远支持他们。……
我爱你, 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 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的傻气, 我的弱点, 在你的目光里几乎不存在。
而我心里最美丽的地方, 却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别人都不曾费心走那么远,别人都觉得寻找太麻烦,所以没人发现过我的美丽,所以没人到过这里。
我理解,那是因为她的“放映机”里的“底片”问题。理解,会融化冰山。
四
其次,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都说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胜过亲子关系。
辛苦的妈妈们,奔波于孩子、工作、及夫妻双方父母家庭之间,喘息的机会很少,压力积累又无处释放的时候,最柔弱的那个人,最容易中枪。
一个家庭中,最柔弱的,就是孩子。
欣慰的是,这位心理能量强大的妈妈,在下一次会面中,很兴奋的拉着我说,“那个电影我看了,哭得我稀里哗啦的,我跟儿子一起看的,后来又让我老公,三个人又一起看了一遍。我收获很大,谢谢你。”
她兴奋的表达中,我很替她高兴。
关于作者:李源,心理咨询师,婚姻关系咨询师,专栏撰稿人,一个对生命好奇又细腻的存在。我唯一的使命是唤醒你对自己的爱。公众订阅号:qianwuxinli2018.李源个人微信号:412801249添加请注明“简书”获得通过。转载需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