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做什么了吗?稳定核心最要紧,不能白白荒废,
沉浸式专注才有结果,今天12.14,感慨时光如此荏苒的时间又到了,每到这一天,一个月的记忆就如闪电影般在眼睛里飞旋起来。想写一篇总结,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六月的影像普遍珍贵。
深冬了,专业深度和应变能力应该成熟起来了。不要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纠结过长时间。认准一个目标深耕下去。把内心的痛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怎么去做,坦荡而坚实的心理素质。勇猛而健康的身体素质,结合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快乐是一个主观意识,如果一味的拿客观因素去衡量他,那么快乐就会消失。
其实一个行业做久了,发现其实现在来看,发展到2025年,几乎所有现存所有行业,正常的上升通道都需要时间去打磨,更需要经验去熔炼。所以想单单靠着一个行业去谋取重大利益,已经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必须要把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行业结合起来,做复合型人才,做行业的联通者,做价值的创造者。你才有可能在当今内卷分化的时代分到一杯煮熟的热羹。
这是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创业者就是最有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当你无过硬技术,无优秀学历,但是你有一个行业基本的经验的时候,你能找到最好的创业方式就是授课培训。当一个职业讲师。其实讲座培训听多了你会发现一个潜在的规律,很多高效专业的讲座,老师一般是硕博以上学历,行业的佼佼者。一些工作实用技巧培训授课,则都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或者从业者。当上万人的讲座讲成功学讲普天下之大道的时候,你会发现台上那个滔滔不绝的演讲者可能初中都没毕业。
至此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培训授课讲演这个行业是门槛最低的,最具创业发展空间的。因为只要有人愿意驻留几分钟听你讲,说明你已经开始传播了。最后的变现只是人数和时间问题。引流是一个工程,需要一个团队系统化的去操作。
你不一定非得讲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可以结合起来各路高手通用的心得,去优化自己的演讲模型。比如,我是财会行业的从业者,我想讲盈亏平衡分析,那么我就可以从历史沿革角度出发,讲收益其实并不仅仅指当前资金流入,品牌价值也很重要,然后再开始普及哲学思考的意义。把文化背景与时代数据穿插起来去思考你的中心问题,你就会发现这样能笼络住的观众往往是最多的。干干巴巴的讲一个体系是很难令人感兴趣的。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是一个综合性生物,我希望听到专业性的意见,因为这是我的行业所需,但是我更希望听到全面而透彻的言论,因为这是我成长精神所需。所以你会发现越是朴素战略化的演讲,他的受众面相对就越广,因为能够听懂的人越多。比如某音上的周文强。当然这件事还得有个前提,你得讲出有既实战又有个性的战略,给人耳目一新。
因为现如今,能够被大道理忽悠住的人群越来越少了。没有点专业深度很难让人相信你有那个实力。
视野不妨放的再开阔一点,我就是想通过讲课来增强我专业深度和广度,历练心性和秉性。通过费曼学习法,不断提升心智优化迭代能力。这本身就是一条前进的坚实路线。值得走,值得实践。
前几天看程前朋友圈,他说有几点最近对他触动特别达到对话,其中一个讲的就是,支撑你坚持创业下去的动力与思考,创业是反人性,如何长期主义执行下去是一件很消耗心力的事情,他谈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在向前运转,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微乎其微,我对这个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是有助于整体运转的,创业到后期时候光靠物欲是根本坚持不下来的,没有深度的哲学思考去支撑迈出下一步,很难把盘面做出规模。
很多时候,我们想的过于复杂了,其实刚开始的黄金十年,也就是20岁--30岁,我是不是应该把专业砸深,为以后的开拓空间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同事一定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出来。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