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是我们在讨论问题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很多人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常常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讨论时,要么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意见无关紧要就不发言了,要么一些擅长表达的人主导了整个讨论。有的研究就开始关注头脑风暴的负面效果,认为它限制了个人思考,反而会影响创造力的发挥。《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认为,人们应该升级头脑风暴的方式了。具体来说,就是要转移关注点,把关注点从寻找答案转移到提出问题上,这样做可以激发创造力。
这篇文章的作者哈尔·格雷格森是麻省理工大学领导力中心的执行主任,他在领导力及创新力的研究、咨询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在为上百个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使用了一种他叫做“问题爆炸”(question burst)的方法。他的客户有香奈儿、达能、迪士尼、安永等著名公司。他总结了运用问题爆炸方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问题的背景。这一步做的是正式讨论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问题的背景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首先,确定一个要解决的难题。运用问题爆炸方法的关键就是围绕着要解决的问题提问,初始问题非常重要,虽然没有科学和严格的标准来评价哪个问题最重要,但有一个经验性的做法可以参考:如果想到一个问题让你心跳加速,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初始问题。
其次,找到合适的人参加讨论。这些人最好和你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还要对你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很深的经验。这些人提问没有禁忌,可以帮助你打破僵化思维,找到新的视角。
再次,简要描述你的问题。要说明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解释和说明一定要非常简要,以免束缚了别人的自由思考。
最后,要关注自己的心态变化。心态对于解决问题有很大影响。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发挥创造性思维。讨论之前,先记录下自己对难题的心态是什么,讨论后,再次记录自己的心态。这样一对比就能发现讨论对自己的影响。问题爆炸法的目的不仅是发现好的问题,还在于它能帮你改善面对问题的心态。
第二步,头脑风暴,发散提问。在4分钟的时间内,让讨论者围绕问题尽可能多地提问,至少要提出15个问题。问题的数量才是最重要的。提问的时候,要坚持两项重要规则:其一,只能提问,不要试图回答问题;其二,提问时不要铺垫和解释。
4分钟和15个问题,这些数字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原因,但设置时间、数量限制有以下几个好处: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可以保证提问的效率;比较短的时间还可以防止有人试图回答问题,让人专注于提问;提前确定清晰的目标可以营造出一定的压力感,有利于创新。
别人提问的时候,你一定要把每个问题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之后,还要向提问者确认,确保记录的准确性。任何增减都可能导致你错过或者没有听明白,或者会让你想回避问题。记录完问题之后,你可以对照别人提出的问题写下自己的疑问,这样,你就可以发现自己的思维惯性。
4分钟讨论结束后,还要注意记录心态的变化。不要低估心态的重要性。如果讨论后心态并没有好转,可以隔一段时间再次尝试用问题爆炸法。
第三步,确定一项任务动手行动。你需要仔细研究记下的问题,选择一个和你思维不同,甚至让你感到不舒服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发掘你认为这个问题重要的原因,探索问题的本质。
总之,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带着新发现的视角,关注要做的事和所需要的条件。这样做,你可以坚定自己处理问题的决心,拓宽潜在解决方案的范围。要记住,问题爆炸法虽然是发现新思路的好方法,但行动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
经过这三步就完成了一次使用问题爆炸方法的头脑风暴。练习一次也许你就能体会到价值,但最好针对某个论题使用三次或者更多次这种方法。一定要在组织中培养鼓励提问的文化,反复运用问题爆炸法,把提问固化为习惯。学会提问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非常不容易。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环境和竞争环境都不鼓励提问。在传统的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更优秀,而不是经常提问的人更优秀。组织通常也是抑制提问的,因为组织中的权威认为,承认无知会损害他们的威信。只有认识到困难,你才会有意识地练习提问,把提问变成习惯。
总之,运用问题爆炸的方法就是和别人一起,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提问。这样可以发现被忽略的全新视角,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上是内容本身,没在电脑前,就直接把这篇copy下来了。下面说下自己的看法。
本身我是很希望学会管理一个头脑风暴的方法的,因为我在尝试了很多次之后,发现没次都很乱,而且没结果,参加的人也不是很投入,还有很多问。总结来说,就是没好的结果,也没有很好的参与感。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很好,让我对头脑风暴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首先是准备,头脑风暴前的准备很重要,自己一定要狠清楚,哪些人适合参与进来,哪些是核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时的控制,一定不能让方向偏离。
说到这里又想起今天看到吐槽大会,有一个做死亡体验的人,说的很好,说我们大多在学一些阳性只是,讲究的是控制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