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地阐述观点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34
本周阅读《赵威后问齐使》和《庄辛论幸臣》
20200816——20200822
有人在说话时会气愤地说:“对牛弹琴”,但是反过来想想对牛弹琴究竟是谁的错呢?所以说话是需要技巧的,如果既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考虑到对方接受时的感受,这种说话就是成功的。
赵威后在接见楚国使者时,就能够慢条斯理但又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对齐国政治现状的不满。
当齐国使者带着齐王的书信去见赵威后时,赵威后不忙着拆看齐王的信件,而是问了几个问题:第一是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第二是处士钟离子做官了吗?第三是叶阳子那个爱护百姓的人做官了吗?第四是奉养父母的婴儿子获得封号了吗?这段问话很明确的告诉了齐国使者只有老百姓富足了,国家才会安定,只有有才德的人肯出来做官或者受封,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但是现在的齐国是不是这个现状呢?齐国的使者自然心知肚明了,回去该怎么回复想必也有答案了吧。
同样的,庄辛在劝楚襄王时也采用了这种迂回的谈话方式,采用抽丝剥茧的方式规劝楚襄王要远离奸佞小臣。庄辛从蜻蜓、黄雀、天鹅、蔡灵侯等(物)人只顾眼前利益,却忽视了隐藏的危险的事情说起,让楚襄王明白他同样深处这种看不见的危险之中,而他的危险就是身边的州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秦国就是在背后窥伺他的敌人。庄辛最终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的游说之人,他们都是靠最吃饭的,于是就产生了“策士”。但是说也是很有技巧的,需要冷静分析时局、抓住对方的心理,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借用故事典故等暗示人,最终达到自己成功游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