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描绘一河岸边群鸠嬉戏的场景。树干盘曲,枝叶婆娑。画石画树笔法琐细,但造形具体,如树木枝干节叶,无不合法周到,其画竹画鸟则笔法精细。其用墨以淡为主,重墨勾点,层次分明。其着色简淡,既体现了黄家富贵的品质,又具有温和淡雅的格调,体现了北宋初期画院的典型风格。
此图描写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近景的溪边几块石头显得突出,整个景色显得荒寒萧疏, 但飞鸣、栖息于荆刺丛上的几只雀鸟, 则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跃的气氛。此画不像单纯的山水画, 也不像单纯的花鸟画, 而是兼有二者的特色, 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荆棘、竹叶均用墨笔双勾, 岩石、山鹧、雀鸟及荆棘、竹叶等的设色浓重艳丽。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二册。签题“刘寀”。《宣和画谱》云:“文臣刘寀,字宏道,少时流寓都下,狂逸不事事,放意诗酒间,亦能为短句,与贵游少年相从无虚日。善画鱼,深得戏广浮深,相忘于江湖之意。盖画鱼者,髻鬟鳞刺分明,则非水中鱼矣,安得有涵泳自然之态。若在水中,则无由显露。寀作之鱼,有得于此。他人作鱼,皆出水之鳞,盖不足贵也。由是专门,颇为士人所推誉。”此非虚誉。观这图里的群鱼,的确是泳游于水中的活鱼而不是出水之鳞。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篇》著录)。旧题易元吉作。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天资颖异,善画,得名于时,初以工花鸟专门。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名山大川。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几与猿猱鹿同游,故心传目击之妙,则写之于毫端间,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也。又尝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造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亦无作者姓氏。察其海棠花叶及蛱蝶的画法,当是北宋末画院中人所作。蛱蝶生动而情趣昂然,虽为院体画,却不流俗。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马兴祖作。马兴祖,河中人,贲之后。绍兴间(1131—1162)待诏。工花鸟杂画。高宗每获名踪卷轴,多令辨验。马兴祖不仅是一位画家,且也是一位古画鉴定家。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李安忠作。李安忠,居宣和(1119—1125)画院,历官成忠郎。绍兴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工捉勒,山水平平。此幅状各色蛱蝶,翩翩飞舞于空中,虽不见花,却似嗅得出晴春的百花香味。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寒雀图》描绘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环境的描写被完全省略了,只剩下一株枝干虬劲的老树。用皴擦勾勒的古树的树干在形骨轻秀的鸟雀衬托下,显得格外浑穆恬淡,苍寒野逸。此画用色其淡若无,用笔灵活松动,运墨干湿浓淡相参,单纯中蕴涵变化,真可谓“体制清淡,作用疏通”。
宋初宫廷花鸟画以黄筌工致富丽的花鸟体制为标准,崔白进入画院后却以生动自然的花鸟画,打破了皇家画派对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使画风发生明显变化。崔白画花鸟画,善于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自然环境中花鸟情态的细致刻画,取得真实生动的效果。《双喜图》表现秋风劲吹摇撼树木,双鹊掠飞鸣噪,引起野兔的回首观望,残枝败草和鹊兔的生机活跃的对比,既生动地表现了荒寒气氛,又不失时机地表现了荒凉中的生意。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初仕校书郎,擢书画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善画山水枯木竹石等,同时精于鉴赏,是文人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在行文当中信笔所及,附于“珊瑚帖”之后,此笔架的画法用书法的笔意,画格用笔由上至下,露笔缓行,画弧则顿笔蓄意,挑笔出锋。下边底坐笔法肆意飘洒,顿挑飞白,裹笔涩笔,使转纵横,书法的意韵也表露无遗。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石室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后中进士,仕为太常博士司封员外郎。他的画风潇洒姿致,如迎风而动。《墨竹图》笔法谨严中又潇洒之致,所谓“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由此可见。其墨竹选取其清洒生动姿态,运用了书法行书的用笔,因他的竹木怪石独具一种风味,后人号之为“文湖州竹”。此图写倒垂竹一梢,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以淡墨渲写,生趣蓬勃。
又题《木石图》。定此画为苏轼作品,主要根据画后与他同时代的米芾、刘良佐的题诗。画面左侧以快速有力的旋转笔法刻画一块怪石,画面右侧以干枯笔法刻画一株枯树,甚至那树干扭曲还转了一个弯,姿态虬屈,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正如米芾《画史》所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及其新法,贬谪黄州。
《写生蛱蝶图》以墨笔勾秋花草虫, 形象准确自然, 风格清秀, 设色淡雅, 与黄筌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 显示出独特的风貌。有人评价赵昌说:“赵昌折枝尤工, 花则含烟带雨, 笑脸迎风, 景则赋形夺真, 莫辨真伪, 设色如新, 年远不退。”此图无款印,明代董其昌题称为赵昌画,元代冯子振、赵岩题诗,董其昌题跋。
赵昌, 字昌之, 剑南(今四川省)人, 生卒年不详, 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他工画花卉, 兼草虫。他继承了其师深入观察花卉的创作方法和笔迹轻利、设色鲜艳的画风。他常在清晨朝露未干时, 绕栏谛视花卉姿容情态, 手调色彩当场画之, 他以能为花卉传神著称, 常自号“写生赵昌”。《杏花图》形象秀雅清俊,设色古秀沉着,杏花娇而不艳,媚而不俗,花朵盛开而迎风招展,是宋代画家所流行的折枝画法。
画卷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佚名(应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前四幅上有宋代著名文学家和大书法家黄庭坚题笺记写马名、尺寸及产地,卷后有黄庭坚赞誉李公麟品德的跋语。李公麟善于画马,“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画家能刻画出马的肌肉骨骼的结构、质感、量感乃至光泽感。此画用笔精练,造型准确,生动传神。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晚年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22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注重写生,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运笔如行云流水,善用线描多不设色,人称“白描”。韦偃是唐代画马名家,此图是李公麟奉旨临韦偃的《牧放图》,画卷右端上有小篆两行:“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画上有马1200余匹,奚官、牧马人10余人,画面布局颇有气势。几乎马的各种姿态都跃然于画面上。此画既保留原作的基本布局和文意,又显示出李公麟高超的绘画技艺。
赵佶是一位奢侈淫靡、政治上无所作为的皇帝。在书画艺术方面却有精深造诣。他当政时期, 大大扩大画院规模, 提高宫廷画家的地位和待遇。在画史上有不少画以赵佶之名或假借其名流传下来。此图神态逼肖,笔力精劲,画上有赵佶签押于朱书“御书”上,幅内上方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题。
赵佶于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扩充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其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亦擅书法,自称“瘦金书”。此图绘一山鸟立于枇杷树上,描绘精微细致,构图虽然简洁,笔法却极为简括而具表现力,是宋徽宗花鸟画中的精品。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神宗赵顼之子,哲宗赵熙之弟,初封为端王,元符三年即位。诗书画却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鸟画见长,以工细彩墨为主, 有时并能寓巧于拙。此幅《柳鸦图》中的柳树和鸦采用没骨法, 设色浅淡, 构图洗练, 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画得都很工整精细。栖鸦双双憩息嬉戏, 形态自然安详, 用生漆点睛, 更显得神采非凡。
《瑞鹤图》表现的是在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 门上方彩云缭绕, 神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 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的声音。 宋徽宗的书法风格挺健秀丽, 称瘦金体, 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此画就有宋徽宗的瘦金书题诗并记:“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吠当丹关,故使憧憧庶俗知。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 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 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占据《芙蓉锦鸡图》画面主要位置的是秋天不怕霜冻的木芙蓉和枝上停留的美丽的锦鸡。各种景物的布局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芙蓉花的妩媚鲜艳,秋菊的萧疏挺立,蝴蝶的翩翩起舞,也都刻画得生动传神,极富真实感。画的右上方有赵佶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这便点明了此画通过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是为了颂扬它们具有的儒家五种伦理品德—文、武、勇、仁、信。造型精致,设色浓丽,晕染细腻,也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陈容是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其绘画很有特点。《云龙图》是一幅足以代表陈容艺术风格的佳作。画中绘有一气势非凡、腾空飞跃的巨龙,其凌厉的龙爪,飞扬的龙须, 突兀的眼睛,锋利的牙齿,粗壮强劲的躯体,无不揭示了这是一条充满力量和超凡脱俗功力的神化了的龙。画上有画家自题: “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所翁作。”画上钤有几方收藏印章
赵令穰是宋朝宗室,生卒年不详,善画山水、花鸟,画风细腻柔媚,设色工画。《橙黄橘绿图》是一幅小品画,画面画硕果累累的果树和平远、深远的溪流平原,画面虽小却有纵深感。画上钤有“嘉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章。
梁师闵,生卒不详,北宋画家,一作士闵,字循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此画用笔柔润,设色清丽,法度严整,变化较少。此图描写冬日的湖中景物。薄暮悄然降临,瑞雪覆盖的浅滩上,黄栌枯槎在寒风中摇曳,水禽们有的依偎栖宿,有的结伴在水中嬉游,有的在风雪中蹒跚觅食。画家以细腻、凝练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真实地再现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本幅幅末作者自识:“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小楷清秀雅致。
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扬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此图所绘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画面分四段画梅,自题跋语中说:“范瑞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四梅纯以水墨绘成,花朵作白描圈线,不加晕染,即为“圈花法”,用笔轻快洗练,毫不拘板。新枝用劲直线条一笔写成,极为挺秀。粗干则用“飞白法”,显笔复加乾皴,虚实相间,墨色变化丰富。全幅呈现出匀协恬静、清淡闲野的气氛,诚如时人所谓的“村梅”格调。作品有借梅言情、迟暮感伤之意。
李嵩,中国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叶。他少时曾为木工,后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成为“画院待诏”。绘画上得其亲授,擅长人物、道释,尤精于界画。李嵩在花鸟画上也有不俗的实力和功力。此《花篮图》就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花鸟画精品,画上钤有“神品”等多方收藏印章。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签题夏圭作。但按其风格,实际是夏圭之前的作品,因此只好用无名氏传载下来。画面晴空草坡,水石清瑟,大树数株,傍溪而立,树叶已转枯黄,纯然是秋天的景色。水牛为牧童所牵而缓行,表现了农村的生活场景。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两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頫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扬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或北宋元丰四年(1081)。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此图淡彩画雪霁严林、群鸭、寒塘衰草。此画无名款,原定为李成,然风格相差太远,后认为是南宋初期画院之作。元人赵孟頫题跋誉为能品。拖尾题跋还有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和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两题,尤为难得。
林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画花鸟, 淳熙年间曾经任画院待诏,金带。《果熟来禽图》画面构图采取稳定的三角形,从左端上部四分之一处到右下角,被一枝优美饱满的檎果所占据。树叶错落有致,连阴、阳面、叶柄转承等细节都一一罗列。果枝上栖息着一只小雀,其视线向着右上方,似有飞跃之意。小鸟可谓画中的点睛之笔,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此画的款识仅有“林椿”二字,没有作者印章。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上有林椿题名。《图绘宝鉴》云:林椿,钱塘人。工画花鸟翎毛,师赵昌,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淳熙年(1174—1189)画院待诏。赐金带。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石渠宝笈三编》)。与上载林椿的《果熟来禽图》是尺寸相同的对幅,作风也极为相同。如果不是林椿之作,也必出于同时代的画院中的高手。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石渠宝笈三编》)。无作者姓氏。按其作风,与林椿为近,当是同时代之作,故附于此。笔法生动传神,具有典型的宋画风格和神韵。
李迪,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具体生卒年月与重大活动待考。画款为“熙丁末岁,李迪画”,是所见之画中具年最早的一幅。画法带有典型的院体风格极精美。画面紧扣“雪”“寒”二字,表现一株枯树立于雪中,树叶已荡然无存,树杈疏落有致地指向天空,旁边留白,以示积雪。浅淡的色调与以墨染暗的天空形成强烈而不刺眼的对比,使人观之第一眼便落在“寒禽”身上。
李迪善画翎毛、走兽、花竹,亦能画山水小景,其艺术风格为工细与粗放相结合。所绘禽鸟、鸡雏、猫犬等动物,精确生动,羽毛刻画尤为细腻生动,富于质感;补景树石等则用笔坚劲雄放,多用水墨渲染,画法在崔白与李唐之间。此画又名《鹰搏雉鸡图》,画一枫树,枯枝上立一雄鹰,凶猛地侧首斜视下方一只惊慌地向草丛中逃窜的雉鸡,气氛紧张,笔力雄劲,翎毛精细,神态生动。
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画中场景简洁,却烘托了极充实的情境,整个牧童、牛、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置于忽来的风雨主题与气氛之中。画中笔墨精细,有工有写,尤其两牛身上的细毛能一丝丝勾出,密而不乱,又足见画家描绘事物的深厚功力。此外,画中用墨、设色均轻淡细腻,极好地表现了两牛形体、骨肉的细微变化。
李迪是南宋画家中最能工画走兽的,他最善于捕捉小动物刹那间的生动表情和特定行为动作。《狸奴小影图》描绘了一只娇小灵动的狸猫的形象。画中的狸猫双目圆瞪,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某个对象,身姿娇柔可爱,尤其是细部的刻画,可体现李迪在状写物象时的深厚功底和独到的观察力。此画笔法生动,粗中有细,工笔细致中还带有些许的粗率,是一幅生动写实的绘画精品。
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上题云:《庆元丁巳岁李迪画》。按宁宗庆元丁巳是1197年。迪如于宣和末年(1125)在画院,其年龄为30岁,则到了庆元丁巳,他已是过百岁的人了,怎能画出这么体物入微的这幅 《鸡雏待饲图》来呢?他当是与马远同辈的人,是一个唐、宋朝(1190-1224)的画院待诏。此作当是他盛年的作品。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画上题云: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在描状动物方面,李迪的成就是很高的。犬与鸡雏均是日常习见之物,丝毫苟简不得,而他描绘得非常逼真而活泼可爱。前画中的二鸡雏,清高宗曾临写之,并曾刻在象牙上,可见是深受人喜欢的一幅画,画幅虽小,意趣却很悠扬。
此画构图简洁,仅绘一禽一木盆,然丝毫不觉画面单调,反而很是整体严密。画中小鸟采取的是李迪一贯的俯视之态,跃跃欲试的生动姿态尽现眼前,很富生机和活力。画法也细腻工整,秀丽巧密。
此画状写了杨柳枝上幼鸟嬉戏的场景,很是清新生动。画中幼鸟描绘简括传神,头足以浓墨点染,双翅以浓墨勾写,中以淡墨晕染。幼鸟姿态的高下、腹背、俯仰、升沉,俱臻精妙。而柳枝的疏宕、交叉、穿插、飘垂,亦笔笔精到,不可增删。
此画属于工丽严整的院画体系,却又清新别致。荷叶田田,有的花开粲然,迎风带露;有的含苞待放,顾盼生情。再加燕子低徊,一派迤逦。构图巧妙,设色浓丽而清韵自具。
此图采用双钩填彩法,用线工整挺秀、生动流畅、柔中带刚,画家追求的不是线的形式变化,而是对质感的表达。花瓣密集写实,鸟的羽毛细而柔,尾羽敷红色,有透明感。画面色彩雅致,鲜花轻敷淡染,一点也不矫揉造作。
此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家富贵”的风格。画面构图简单,画法严谨工丽,以点概面,一颗丰硕的稻穗象征了丰收之景况。四只情态各异、活泼欢乐的麻雀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一只高飞俯视,一只仰头啄谷,一只口衔谷粒,一只正专注拣地上的谷子,神态很是可爱。
此图有宫廷画院的工丽之风,却多了几分粗犷率真。画面取一斜伸桑枝,在一细劲的枝条上站立一只山鸟,憨态可掬,嘴里还叼着桑葚,表情很有几分稚趣
此图绘一黄毛未褪的乳鸭和一丛花草。笔法工细,先作淡墨而后用色彩渲晕,并分许多层次,基本上盖住了墨迹。乳鸭表情略显稚恁,眼神专注却缺乏神采,倒是左边起装饰作用的花草,反而显得生动几分。
此图呈椭圆形构图,顶部绘一虬曲古树,枝桠垂落,似乎迎风而动。前景是四只游弋嬉戏的水鸟,神态很是随意逍遥,周围穿插描绘了轻逸妩媚的睡莲,场景清雅动人,笔锋细腻工整,设色清淡。
转自 美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