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看《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以下是里面的一段:
牛吃完草后,就会休息,但是在休息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嘴巴依然在咀嚼,就好像还在吃草一样。牛的这种习惯是因为它的一种特殊的消化方式——反刍。
牛的肚子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蜂巢胃、重瓣胃、皱胃。食物被吃进肚子后,首先达到瘤胃,而瘤胃是没有消化功能的,只能暂时性储存食物。
在牛休息的时候,瘤胃里的食物会重新回到牛嘴里,当牛第二次咀嚼之后,食物才会依次进入蜂巢胃、重瓣胃、皱胃,最后在皱胃中被消化。
看到这个小知识点,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样的,需要多咀嚼,不咀嚼很多时候很容易忘记,因为遗忘是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
要是上课,我们很难保证一整节课,能一字不落地把老师讲的知识都记下来,有时候还需要思考知识,偶尔也会走一下神,可能就会落下某一个点。
所以老师都要求我们提前预习,其实预习真是个很好的事,可以提前把知识先了解,看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候,可以着重地听,让自己的印象更深刻。
当然,你也可以把不懂的地方,自己想办法去了解,这样不仅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刻,还能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看书的时候,看到感兴趣的,你就会很投入地去看,一本书一两天就能看完,但你说,要记住多少知识却很难。你想要记住的话,就需要再去阅读,经过多次的翻阅,才能记住一部分的知识要点。
如果你想记住的更多,就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去看这本书了。单单看还不够,还需要你把里面的知识细化,这样有利于你消化知识。如果你能将消化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加不容易忘记了。
不管你学习什么,学习之后,过一段时间,就去再看看,不能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就放着不去动它了。当时你可能消化了,也有可能像牛一样,只是吃进去了,还储存在那边没有消化。
只有你再次拿出来,再次“咀嚼”,不仅能让你更好的消化,还能长久地记住它。
学了知识,我们都想把知识用起来,只有你把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运用。
让我们像牛一样来咀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