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一个人口仅仅710万、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小国,却拥有全世界难以企及的创新能力——2008年,以色列的人均风险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余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以色列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数量比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和整个欧洲大陆在此上市的公司数量还要多!
这究竟是如何达成的?
很多人脱口而出:这是因为以色列人聪明啊。却很少有人能够深度思考背后的原因。
事实上,所谓的基因决定论并不能站住脚。以色列人口虽少,但人口成分之复杂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这个国家有70多个不同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教育文化背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人种,就能解释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创新体系的形成。
迈克·利《两千年》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
四个男人站在街角……
一个美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中国人,还有一个以色列人
一名记者走到他们面前说:
“打扰一下……请问你们对肉类短缺有什么看法?”
美国人说:什么是短缺?
俄罗斯人说:什么是肉类?
中国人说:什么是看法?
以色列人说:什么是打扰一下?
以色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了与其他国家显著不同的特点。
在以色列人看来,“肆无忌惮”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诸如学生挑战教授,雇员质问老板——以色列觉得这种自信是极其普通的,沉默寡言或者言不尽意或许反而会使你落于人后。
以色列文化非常鼓励持有异议,非常反对繁文缛节,缺乏纪律意识,从小就被教育:要挑战一切,多问问题,大胆创新。“两个犹太人往往有三种不同意见”。在很多时候,以色列的公司并不是要消灭阻力,反而是把阻力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公司目标,把所有异议都摆到桌面上来,公开讨论解决之道。
以色列人表面上热衷争论,实际上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专注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英特尔一位高管曾说:管理5个犹太人比管理50个美国人还要费劲,因为他们(以色列人)会一直不停的提问——往往都从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开始:为什么你是我的经理?为什么不是我来做经理?
类似于这样“无惧权威、扁平化领导”的社会状态,是以色列拥有超强创新能力第一个重要原因。
以色列创新能力的第二个原因,可能与其全民兵役制度有关。
每个以色列人年满18岁都要去部队至少服役两到三年;兵役结束后,他们大多数都会去上大学。
相比其他国家的大学生,以色列的大学生心智成熟度明显高出一大截。而当这种成熟与那种接近孩子气的冲动结合在一起时,他所产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在以色列的军队,底层士兵拥有全世界最高的授权,很多时候需要自主做出判断,这对服兵役的年轻人(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锻炼。
在以色列军队,当一个出租车司机能指挥百万富翁、23岁的年轻人训练自己的叔叔时,等级制度就消失了。受此影响,反等级的理念随处可见,从作战室到教室,再到董事会会议室,无处不在。
第三个原因,就是以色列的移民政策所形成的民族大融合。
不同于世界上很多国家,以色列移民局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接纳移民。在以色列,每年大选期间,每个政党的总理候选人都宣传要在他们任期期间再引进几百万移民。
1948年,以色列的人口是80.6万,60年后人口是710万,增长了10倍。
20世纪60年代,由于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必须提供现金才能允许犹太人离开这个国家,以色列甚至为此支付了112498800美元,引进了40577名犹太人。
在所有移民中,有俄罗斯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赤脚穷人。为了让移民融入当地生活,以色列至今都在举办免费的希伯来语培训。
移民的加入,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经济力量,也为更多思想的碰撞提供了土壤。
第四个原因,是以色列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
以色列为了支持创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了Yozma项目,政府出资1亿美元用来创建10个风险资本资金,用于跟投国内的创业项目,就是说如果合作方能否筹集到1200万美元的资金投资于以色列科技公司,那么政府将出资800万美元资助这家公司。如果失败了,你一分不用还给政府,如果成功了,你只需要把最初的投资再加上每年的利息还给政府即可。
Yozma项目在设立之初,引起了风投界的巨大轰动,消除了国际投资机构对投资以色列企业的各种忧虑和担心。以色列的这种做法后来被各国广泛学习,深度影响了各国的风投政策。
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以色列在风投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成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以色列风险投资占世界风险投资的比例,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从15%增加到了30%。
当然,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有各类因素的促成,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从规律上看,无论触发的初始原因是什么,最终形成的集群效应是以色列创新成功的直接原因——即大量的名牌大学、大型企业、创业公司、各类风险资本的集成,所形成的创新要素高“浓度”。在以色列,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人创业。
谈到以色列经验对我们的启示,我想无论是以色列的建国特殊历程或者全民兵役制等各种“特殊”因素,具有很大偶然性而难以效仿。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素,最终触发的创新基础无非是以下两个:
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就是充分自由带来的人性的释放。条条框框禁锢的大脑,很难会迸发创新的火花。以色列的创新工程师看起来如此的“桀骜不驯、自信与傲慢、挑剔、雄心勃勃、独立思考与不肯服从”,无论你用哪个词来形容,对我们大多数组织来说,都不是好词,但这却正是以色列人的真实写照。
对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来讲,就是反等级的自由碰撞带来的人力最大化发挥。这是非常拗口的一句话,是因为同时要表达三个因素:第一是反等级强调的组织扁平化和人的平等化,第二是自由碰撞强调的不同学科、不同种族、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的大融合,第三是人力最大化发挥强调组织的效用,不是来自于领导者一人的效用,而是来自组织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英特尔的以色列团队有这样一个故事,当一个美国来的同事来到以色列公司,第一次看到以色列的工作状态感到非常惊讶。“当我们都从会议室出来的时候,个个都因为激烈争吵而面红耳赤。美国同事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他:‘没事,我们一些想法上达成了一致,效果不错”。
这就是以色列的创新文化的常态——虽然对大多数商业文化来说难以置信,但是,当你接受它,会觉得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