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啦,冬至快乐。
今儿上班,来不及写长文, 中午分享一首诗给朋友们。冬至日读冬至诗,是不是很有味道?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这首诗有明显的白居易风格,明白晓畅,浅显易懂。题目用短短七个字,道出了时间地点和主题,主题是“思家”。
如何思家?
冬至节到了,作者在邯郸的驿站里,灯下抱膝而坐,陪伴着他的,只有自己的影子,相对无言。想象着远方的家人围坐在一起,欢聚到深夜时,也会聊起远方的游子吧。
“抱膝灯前影伴身”。“抱膝”是坐的姿态,抱膝而坐,有孤苦的意味。“灯前”表明是夜晚,“抱膝灯前”,别有一番凄凉滋味。“影”与“身”相对,更是烘托出了诗人的孤单落寞。一个“伴”字,将这种形单影只的感觉推进一步。何人相伴?唯有影子而已。什么样的影呢?抱膝之影。抱膝之人与抱膝之影,再加上夜晚的灯火,交织成一副完整的画面。不禁想到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的也是这般味道。在这首诗里,乐天通过冬至的时令,抱膝的姿态,夜晚的枯灯等种种意象,塑造出了十分孤寂的境界。孤单落寞之情,相比李白尤甚。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后两句是诗中妙笔。佳节已至,家中的亲人们围坐之时,想必会想起我的吧。写思乡而不写“我思人”,偏写“人思我”,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能想到“人思我”,必然要先“我思人”,这样,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就隐藏在这两句之后了。而“还应说著远行人”,家人们究竟说了什么,就留给读者自己来想象。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而诗意未止,留给人无尽的想象。
古人写诗,最忌讳事事点破,讲究含而不露,方为上品。这种曲笔和想象的手法,在其他古诗中用到的也不少。在抒发思乡和思人之情时,这种手法往往会给人联想,触动人最柔软的心弦,给人无限的感动。
举最为熟悉的两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一首,作者思念兄弟,却想象家中重阳登高之日,今年独缺他一人。后一首,作者写信给远方的佳人,虽然归家遥遥无期,仍想象着归来之后二人相拥,共剪西窗烛之时,会絮絮讲起,那年巴山夜雨,诗人在灯下写信的情形。想象和现实在此交会,隐藏的感情缓缓流出,这便是最感人之处。
全诗简洁明快,却又意味深长。塑造孤寂气氛时,未见一个“孤”字;描写思乡之情时,又未见一个“思”字。短短二十八个字,就形成了两幅画面。一副是诗人现状,一副是想象中的远方亲人言笑晏晏的场面。偏偏两个场景的画面感都极强。淡淡的叙述中,心绪仿佛波澜不惊,感情似露非露。细细品来,却是回味无穷。
转眼千年。
又是一年冬至。这首诗从历史中走来,将勾起多少人思乡的情绪。千年之间,又有多少代人在冬至夜灯下抱膝,被这首小诗感动和慰藉过呢?
细细想来,千年时光,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也不能带走什么。
好诗,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注: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
喜欢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youweidaoshi 有味道事 在这里和你聊一聊有味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