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星期五开始,连续三天(24-26)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培训课程,好久没参加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技能集训了,所以也很期待。
每天我都早早地出发,提前半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其实,早点出发也有私心的。
1.早出发可以在路上省点时间,你提前十分钟出发,可以早到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至于为什么有这个结果,那你懂的;
2.提前半小时到可以再回顾前一天的内容(虽然培训当天晚上必须分享心得体会),仔细阅读一下值得借鉴的文章或分享;
3.大家都是HR的精英,对于我这种业内老白,可以请教的问题太多了,趁着上课前请教些专业问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还是“无本生意”,也可以大家沟通人力资源方面有共性的问题,大家探讨一个都觉得可行的方案,大家都有一个提高;
4.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可以推销自己、推销企业,让大家记住你,知道你所在企业的从事行业和可以提供的产品,顺便还可以为企业做个招聘广告,有能力、有意向的参训者也可以到公司来应聘。
你说提前这半小时值不值。
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场上打拼了半辈子的“老油子”来说,培训内容其实并不十分重要,理论性的知识已经不想再听了,主要想听的就是方法、案例、工具和自己思考怎样结合实际落地。所以,三天的培训让我总结,就想到以下几个方面:
1.招聘与配置方面,我觉得“岗位说明书”十分重要,今天,我已经要求我们部门责任人重新梳理整个公司的所有岗位说明书,没有的要补制订,不健全的完善,已经不合时宜的进行修订,月底完成初步编制,下月五日前完成这项工作。
2.面试过程中的无形“既遂”,也许是招聘环节的更高境界了,我很喜欢“既遂”这个词,很贴切、很有意境,怎样做到在应聘者不知不觉中说出你想要的所有信息,为你判断是否适用提供强有力的依据,顺利完成招聘工作。
3.招聘完成入职前的体检十分重要,要学会防范本企业的招聘风险;入职时的合同和岗位告知书的签订,可以为避免以后法律纠纷奠定事实依据;其实也是为我们这些行政人事人士修筑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障。因为出现合同纠纷还得我们处理,处理好是本职工作,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职业生涯。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专业”。
4.员工培训与开发方面,关键主要有两点,一是培训后的及时转化(即行动学习),就是要及时把培训的内容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并进行跟踪、评价。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求参加培训人员按照培训的要求进行操作、执行。
5.员工绩效管理方面,首先要注意错把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为一谈,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改进,而不是~扣钱。这个误区我觉得比较普遍,大部分企业就是重视绩效考核,认为员工做得不到位就得扣!没错,是应该扣,然后呢……这样的绩效管理带来的后果就是,员工就认为绩效管理就是扣钱,就会对绩效管理产生逆反,逆反就更做不好工作,就得扣更多的钱,绩效管理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违背了管理者的初衷。所以,我觉得老师讲得“绩效暂留”、“连坐”工具值得尝试一下,要慢慢消除员工绩效考核就是扣钱这一固有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技能和操作熟练度,PDCA是绩效管理的管理循环,螺旋式上升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6.关键人物的能力,所谓的关键人物,从招聘开始到绩效管理,招聘、培训、考核对象的直接领导是最关键的人物,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我认为才是企业内部最关键的因素,如何提高他们的能力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全观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②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下属业务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③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用事实证明员工能力提升可以减轻他们的管理压力和提升业绩;
④让他们认识到下属是直接对他们负责,下属的能力提升就是本部门管理的结果;
⑤认可他们的付出,及时进行表扬,甚至奖励,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⑥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引进外训老师专门为他们辅导,让他们理解职能的重要性。
所有的这一切,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我也相信,这样做组织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
一个组织是这样,国家也是一个大组织,大家各司其职,围绕着国家的战略目标奋斗,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