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县地处山西台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少数民族白狄建立的中山国被魏国灭亡后,曾经复国迁都于平山。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也曾在平山修建过避难行宫。平山境内有滹沱河等河流,水利条件较好,河谷土地肥沃。平山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8年5月,毛主席和党中央进驻西柏坡,至此,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之前,毛主席曾在阜平的城南庄驻留,后因特务告密导致敌机轰炸。我曾想,如果没有敌机轰炸,毛主席和党中央会不会留在城南庄呢?历史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即有着某种巧合,更有着某种必然。
后来,发生在西柏坡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在这个小山村,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为我党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翌年的3月,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新中国披着一身朝霞,从这个小山村徐徐走来。
中共中央机关搬离西柏坡后,中直机关留守人员将中央领导及各机关留下来的房舍、办公用品和日用品交接给建屏县(平山县)政府。建屏县政府对办公用品和日用品进行了妥善保管,而对几百间房舍则有选择地进行了使用,在这里办起了建屏县师范学校。1953年12月,建屏县师范学校迁走后,西柏坡完小和乡政府又迁入这里。看来,当时人们还却乏文物保护意识,没有意识到西柏坡所具有的巨大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1958年,国家要在平山的岗南一带修建水库,西柏坡村为给水库让路,从肥沃的滹沱河畔搬迁到贫瘠的高岗旱岭上,土地也从人均5亩地到人均不到0.3亩。但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的西柏坡人,没有提出任何条件,积极配合搬迁,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柏坡人也不忘把中共中央旧址拆下来的木料精心保护好,等待复建。后来,为建设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在人均耕地已经很紧张的情况下,西柏坡村又辟出了25亩地。
岗南水库是一座大型水库,总库容15亿立方米。水库从1958年3月开始修建,1959年开始蓄水,1962年正式竣工。在水库修建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到水库工地视察并参加义务劳动。据说,周总理来时因道路狭窄,对面一辆马车躲避不及时而翻车。总理看到后立即命令停车查看伤员。翻车的老乡虽无大碍,但总理还是让司机先把伤员送医院后再赶路。
1959年,在岗南水库蓄水前夕。河北省古代建筑修整所对中共中央旧址详细地进行了测绘、制图、拍照,对文物及房屋木料逐一编号登记。纪念馆筹建处在柏坡岭上临时建了三幢使用房间,将其严密收藏,妥善保存,准备复原再建。由于种种原因,一拖就是十几年。
1966年底,国务院决定在毛主席和党中央住过的西柏坡附近,建立西柏坡纪念馆。经过石家庄地区,特别是平山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战,到1978年,西柏坡纪念馆与中共中央旧址同时对外开放。
如今的西柏坡,山环水绕,风光旖旎。她不仅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一个5A级的旅游景区。碧波万顷的岗南水库,环绕在景色秀丽的西柏坡身旁,把这个革命的圣地映衬得分外妖娆。人们来西柏坡参观旅游,不但能得到心灵的洗礼,也能得到自然的洗礼。
西柏坡的乡亲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了西柏坡,同时也受惠于西柏坡。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他们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开上了小餐馆,还有的卖起了纪念品,总之,都沾了西柏坡的光,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自然也是越过越好。
美丽而肃穆的西柏坡,每天都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在五大书记的雕像前,在领袖们的旧居里,在七届二中全会的小礼堂,游客们忙着打卡照相,忙着参观思考,也忙着买自己喜欢的旅游纪念品。那次有一外地游客说,他在某个也是红色景区参观时,有不少当地的小商贩追着人们兜售纪念品,而西柏坡却没有这种现象。或许,这就是西柏坡传承的红色基因,就如同那岗南之水,纯净而圣洁!
哦,碧水一泓映柏坡!